今天下午送容容去幼稚園。在門外鎖車的時候,我跟容容說:「我猜,你的朋友今天會來兩個,是露比跟艾力克」。容容說,他猜他的朋友全部都會來。
進到園裡,正在衣帽間掛安全帽跟備用衣物。容容左右瞄了一下,叫著:「看,路拿有來耶!」再瞄了另外一邊,又叫著:「咦,佳禾也有來!」聲音中透著興奮。
開了教室的門,進去,一眼就看到佳禾站在教室中段的桌子邊,張望著;不知道是不是在等容容。容容也往裡邊踏了兩步,掃瞄了四周。我跟他說bye-bye,他側身跟我揮了揮手,就往佳禾那裡走去。
照咱大人的社交慣例,這時候大約是要說兩句:「你來囉?今天比較早喔!」「是啊!我媽很準時就把我送來了,你爸的動作怎麼那麼慢?」
不過,他們才三歲。容容走過去,隨手拿起佳禾身後的一台玩具吸塵器,往地上來回嚕了幾下,佳禾繼續像剛剛那樣看著容容。我走出教室,想像著他們接下來會如何開始「玩在一起」。
我對某些事情的忘性很強,人物是其中之一。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後那間幼稚園院子裡的溜滑梯,以及點心時喝的紅豆湯,但對幼稚園的老師,同學,則全無印象,更想不起自己是怎麼開始交朋友的。長大之後,漸漸學會認識一個人的方法,漸漸可以分辨出一個人的「調子」,調子相通的,過一段時間,就成了朋友。小孩子又是如何交朋友的呢?
* * * *
剛開始上學的那幾個月,幼稚園對容容來說是個陌生的地方。後來,我們認識了同樣來自台灣的佳禾一家人,也去幼稚園幫容容換了跟佳禾同樣的時段。上學之外的時間,我們常去他們家串門子。頭幾次,容容很謹慎,跟人互動不多﹔去的次數多了,漸漸放得開,兩三個小孩就能玩在一起了。有了玩得來的朋友之後,上幼稚園的也漸漸變成是愉快的經驗。只是,好幾次旁敲側擊的問,幼稚園那麼多小孩,容容始終認定只有佳禾是他的朋友。
七八月放暑假,上幼稚園不在政府幼教補助的範圍內,得自己繳全額的學費,不便宜。於是,佳禾一周減少到兩個時段,我們則讓容容從一周四個時段減到一周三個。當初的考慮是不要把時段減得太少,好維持容容上學的習慣;但如此一來,容容將會有一個下午時段找不到他唯一的朋友,佳禾。
雖然知道會這樣,不過我沒有跟容容說破,免得他預先知道哪個時段好朋友不會來,弄得自己也不想去。保持模糊,雖然最後會失望,但至少還是去了,去了,就有新的可能。就這樣,好朋友佳禾有時候來,有時後沒來,在這模糊的狀態下過了兩個月。
剛開始,沒有好朋友的那個下午,容容的心情的確非常沮喪。看到我去,就委屈的哭了起來。老師試著從剛剛跟孩子的互動過程,拼湊出線索,跟我解釋容容哭的緣由,我聽著,發現其實都不是什麼大事。問容容,也說不是那樣,只是因為很想爸爸,所以才哭。
後來,我開始在上學前跟容容玩「我猜你的朋友今天會來/不會來」的遊戲,看能不能稍稍轉移注意力。放學後,再問他我猜的對不對。
情況慢慢有了轉變。有一次放學,我問容容:今天你的朋友有沒有來?他說,佳禾沒有來,但是路拿有來!
「路拿?是不是上個星期,你在騎腳踏車的時候,他推你,讓你的腳撞到踏板的那個路拿?」「不是啦!他沒有推我......(以下省略容容幫新朋友辯護的100字)」
於是,容容有了兩個朋友。上學前的遊戲,也從你的朋友會來不會來,變成「你的朋友會來幾個?哪幾個?」。我有時候猜一個,有時候猜都不會來,而容容總是猜全部都會來。接下來,每一兩個星期,容容的朋友名單上就會增加一個人。
* * * *
那,到底容容是如何交朋友的呢?
路拿之後出現的是艾力克。「艾力克?就是上次跟你互相潑水的那個艾力克?」「對啊!」
名單上多了艾力克的同一天,容容臉上多了一道抓痕。容容解釋說,當時露比在一個城堡裏面爬,他探頭進去看,露比以為他要擠進去,才伸手抓他。一個星期後,露比成為容容第四個朋友。
至於第五個朋友詹姆斯,容容跟艾力克打水仗那天他也在場,而且還拿了一支很嚇人的水槍。我那時候問容容「詹姆斯算不算你的朋友」,容容說:「不是,因為他沒有噴我太多,艾力克一直噴我,所以是我的朋友!」
除了佳禾之外,其他的小孩都是先跟容容有了過節,才會被加入朋友清單。難道,是「不打不相識」嗎?
shaofu
小孩子交朋友喔,應該是看機緣吧!某一天剛好跟誰玩在一起,過兩天又玩在一起,多幾次,就成了朋友。至於過節,大約是小孩不太會拿捏分寸,難免互相傷到。所以,可能也並非「不打不相識」,而是「相識的才容易被打到」吧!
【站內相關文章】容容上學記(目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