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家容容在九個月大斷母奶之後,每天大便1~3次,而且都是爛泥狀,抖到馬桶也抖不掉的那種,一直到二歲半都是如此。有些小孩便秘、有些小孩糊便,這些差異大概只能歸因於先天體質。原本我也不以為意,但因為要開始訓練大小便,我發現他大便之前根本不需要 "用力",完全沒有 "臉會脹紅、停止手邊活動" 等等跡象,好像是連他自己都來不及察覺就大出來了。所以我就在想,到底他的稀便能不能改善?

在網路上看一些台灣小兒科醫師寫的東西,都說這正常沒關係,原因可能是飲食。我當然知道是飲食,但是飲食究竟怎麼樣影響?水喝多、便就糊,這推論容易。但我們並沒給他特別多的水分,一天之中固定的是早上鮮奶跟晚上睡前泡奶,飯後湯跟果汁他都喝不多,倒是水果可以用狂吃來形容。可是水果有纖維,應該不會讓大便變糊才對吧。吃日本原裝進口的乳酸菌,也沒用。到底要怎麼調整?

後來,在一個英國的醫療健康資訊網找到了解答,有一篇文章專講幼兒腹瀉問題,詳細說明了如何調整飲食,歸結來說就是 "4F"--脂肪(Fat)、水分和果汁(Fluid and Fruit juice)、纖維(Fiber) 。其中,光是脂肪攝取就跟我原本的觀念大相逕庭,讀完恍然大悟!首先,脂肪。腹瀉常常見於吃低脂飲食的幼兒--這完全符合我們的情形。以前容爸教書的小學重視健康,曾有一整個學期的主題是健康飲食,還找營養師來教師進修。我們一起看過<麥胖報告>,印象深刻。因此,我們一直維持低脂飲食,容容都是跟著我們喝低脂鮮奶。低脂的概念其實沒錯,上小學之後的孩子,的確應該要吃低脂飲食,這會影響到成人之後的健康狀況。但是,看了英國這網頁之後才知道,五歲以下的小孩不適合吃低脂飲食,他們的飲食中應該要含有35%-40%的脂肪。所以,幼兒要喝全脂牛奶,並且要多吃優格、起司等等乳製品。

再來,水份和果汁。除了不過量之外,我學到最重要的概念是:有些果汁會妨礙大腸吸收水分。詳細說來就是:水份本來應該由大腸吸收,排出來的便便才不會那麼水;然而某些果汁醣分無法被消化或吸收,致使水份留在大腸,最後排出成為水便。果汁當中,清澈的蘋果汁是最嚴重的,因為它包含了很多這類醣分;而含有果粒的就還好。

最後,纖維。到了大腸中,纖維可以幫忙含住水分,大便就比較能成形。

所以,我們的調整就是:1.改喝全脂鮮奶;2.完全禁絕果汁(要就喝自己現榨的柳橙汁);3.一天之中只有午點可以吃水果,而且只限蘋果香蕉等水分少的水果;4.煮飯時加入麥角(pearl barley)以增加纖維質攝取。

這樣調整之後,最近幾週來,容的稀便果然有大幅改善,通常一天只大一次、也不像以前那麼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urcorner 的頭像
    ourcorner

    角角 Corner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