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iling 隨筆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8週了,肚子裡的[多多]活動頻繁。這胎到目前為止也是跟懷容容時一樣順利,連孕吐都沒有。雖然抽血驗尿報告裡面的幾項數字未達標準,例如有輕微貧血、泌尿道感染等等跡象,但我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我很幸運。太幸運了。因為,同樣是懷孕,發生在表妹身上的事,就不只是令人鼻酸而已。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管制區,你要帶證件。我們覺得你有可疑,要看你的證件。]
[不管有沒有什麼違法行為,我們現在要盤檢你的身分。]
[好啦,小姐,配合一下。]

新聞裡的事件。
這是被當事人記錄下來的句子。我讀到[配合]這兩字,膽顫心驚。

配合。一個我們會跟四歲的容容用的字眼。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望著窗外那大片公園草地。清晨時分,薄霧中看見兩三隻禽鳥,漫步、低頭啄食。我心中升起這個字:graze。

這個字graze,要不是住在英國,我想,我是無法真正弄懂它的意思。什麼意思?當然你可以查字典,你會讀到graze 是[吃草];但是,吃草,你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是獸欄裡牛羊嚼著乾草那樣嗎?嗯,那也是吃草,可那就不是graze了吧。graze不光是吃草,它還要有那種 [把草地吃平] 的那個感覺。英國這邊,市郊草地、鄉野丘陵,只要存有牛羊馬或鴨鵝水鳥之類,草地全是一片平坦,不需要除草機。這種景況,台灣普遍來說是沒有的(擎天崗?),所以,graze這個字,對我來說,是到了這個地方,才變得意義鮮明起來。
學[字],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背記]的過程啊!

不光是學[字]。所有的學習,若真要把一個東西[學起來],又哪是背誦跟記憶可以應付的呢?

最近我在寫作業,寫得很慢,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學字(英文字)。寫過報告/作業的人都知道,動筆之前當然是要讀書。我讀書時,常常就沉浸在學[字]--學怎 麼用字、怎麼用詞組、怎麼寫句子。有不少以前背過的英文字,我當然知道它的意思,但只有在這樣閱讀時才更加明白這字是這樣用的,或者是更加明白這字跟那字 的不同。然後,就趕快打開自己寫的文章,在這裡那裡改一改,用上去。如此,一邊閱讀、一邊寫作,十分牛步。但能夠這樣,我是還滿享受的,因為我本來就喜歡 閱讀跟寫作。然而,世事無兩全,我可不是作家,本人乃研究生也,研究生要做分析的,而且,作業跟論文都有時限的。光是學英文,那可畢不了業!

所以,我要繼續去寫作業了。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趕赴上學之前,打開郵件得知:往日同事一家兩口,離世。彼時我尚不知原因,震驚不已。我騎單車赴學,抵至校園,如往常般轉入林地旁的下坡一路滑行,想起生命無常,奔馳中不禁放聲哭出。

雖知無常,但仍是可惜與難過。[所幸,] 傳訊來的同事妙說:[大家拼湊出記憶中的伯寧是那麼用力的活過....]。(呵,他這人,應該不會很用力的活吧?)細細看著眾人寫的每段回憶,他,平時不多話,常常哼著台語老歌;該說話時,卻是一開口就讓人覺得[好有意思!]。他的觀點,每每與眾不同。想來是,文藝、佛學等等精神養分的浸淫,加上他的[調皮],讓我(們)見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許多棘手的工作任務,有其他一種看待與進行的可能。他寫的文章我默默的讀,尤其是[單親爸爸手記],好看的不得了。即使是這樣心嚮往之,往日同事幾年,我跟他幾乎沒有對話過,偶爾碰面錯身只是報以微笑,總覺得他這樣恬然與智慧,說什麼話當開場白都顯唐突,以至於看到的他,那個彌勒佛般的形影,總是不時在哼唱著台灣老歌。所以,僅以此闕紀念傅伯寧:

阮若打開心內門窗
詞/王昶雄 曲/呂泉生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雖然春光不久長
總會暫時消阮滿腹辛酸
春光春光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心愛彼人
雖然人去樓也空
總會暫時與阮心頭輕鬆
所愛的人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我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心愛彼人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雖然路途千里遠
總會暫時予阮思念想欲返
故鄉故鄉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雖然前途無希望
總會暫時消阮滿腹的怨嘆
青春美夢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學期研究法裡有一堂課,量化研究法,授課老師的專長之一是[都市與住宅社會學],講課之中他展示了一套跟鄰里家戶有關的商業軟體,叫做Mosaic UK。字面上直譯為[馬賽克英國]--但是,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講馬賽克之前,首先要說說英國的郵遞區號。這裡的郵遞區號編的很細,含有字母跟數字,一共六或七碼。同一組區號囊括的投遞地址,上限是80個,平均來說是15個(也就是15戶人家)--乖乖,台灣一個郵遞區號少說也涵蓋上千個家戶呀(又聽說,香港,是沒有郵遞區號的,什麼原因就待查了)。

總之,英國郵遞區號很好用:上NHS健保局網站查離你最近的診所、BBC氣象網頁查當地天氣、用googlemap找某家店的位置、或是從A地到B地要走什麼路線,只要輸入郵遞區號,資料馬上到手。至於Mosaic UK這套軟體(還有其他類似的[商業社會學]軟體),就更厲害了。輸入某個郵遞區號,它就會告訴你,這個區號裡住的人家,多半是什麼職業背景、年紀、房屋型態,重點是:[價值]觀--這裡的人怎麼用錢?所以,財務狀況、興趣喜好、生活風格、使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喜歡做什麼休閒活動、上哪個超市購物,去哪些店家消費....等等。老師示範。輸入他目前住處的郵遞區號,跑出來的結果,這一型叫做[Town and Gown Transition],佔全英家戶的0.76趴,住戶多是研究生、學術人士及年輕專業者,名字多半叫做Tom或Kate,理想主義、不從流俗、喜歡過另類生活方式、自由主義傾向、跟朋友社交,喜歡藝術書籍、電影、劇院、電玩、時尚、去pub、喝紅酒、聽流行或搖滾樂、騎單車、健行、愛用網路。

再輸入他家鄉的郵遞區號,這一型叫做[Affluent Blue Collar] (富足的藍領),佔全英家戶3.12趴,住戶多半是資深的技術工人,名字男的叫Barrie 女的叫Marlene;有固定職業、穩定的家庭生活、高水準生活品質、住寬敞的半幢獨棟房子;強烈工人階級意識;看電視、看足球、上館子吃飯、去pub、照顧花園及餵鳥、開汽車、假日拖露營車去度假、有孫子孫女、對網路沒興趣。

現場徵求兩位同學的郵遞區號,跑出來的結果,一個是[Small Time Business],上的市場是Somerfield(類似台灣的農會超市);另一個在布萊頓的郵遞區號,跑出來是[Provincial Privilege](在地的上流階級啦),上的市場就是Waitrose了(類似台灣的sogo或高島屋超市)。總之,輸入郵遞區號,它就告訴你:這是什麼樣的鄰里、住的是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這套Mosaic UK,是按照一套很複雜的量化研究法、並且配合大量蒐集來的各項基礎資料,而研發出來的。它把全英國的家戶分成11大類,大類下又細分成61型。這套軟體,就是所謂的加值資訊服務(value-add information service),客戶是各種要賣東西給消費者的大小企業。

現在明白它為什麼叫馬賽克了嗎?英國的每寸土地、每個鄰里,都成了一片馬賽克;許許多多的馬賽克片集合起來,就可以拼湊出這個國家的社會、人口、地理的樣貌。

這事情整個就是一個,Classify,分類。

把東西分類,據說是以科學方法去了解事情的第一步,像林奈發明的生物分類法。可是,把人分類?我們心裡可能就不那麼過意得去了。拿這個馬賽克來說,大部分人都好奇自己住的地方被分成哪一類,而聽到之後的反應常常是:那是我的鄰居,不是我。

據說,人有主體性、人有行動力、人不完全受制於出身的物質及文化環境;不過,想回來,勞動工作者上劇院的畢竟是少,分類不完全是non-sense。只是說,這樣分類要拿來幹嘛?人家要調查你如何花錢,那是他家的事。至少我們可以想的是:為什麼我要這樣做(不管是花錢還是其他選擇),我覺得[好]或[不好]的感受是從何而來,我現在是否要繼續這樣想、或這樣做,如果不要、又該如何。

哈,以前有些朋友會說我:想太多。當時我會有些氣、但不發作。嗯,再有人跟我這樣說,我就開扁--這事很重要好不好!?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SM15388昨天下午,出門忘了帶鑰匙,只好和容在外面混到五點半容爸要回家吃晚飯時才回家。而且還忘了帶點心,所以就跟容預告我們等下會去超市買點心來吃,他挑一樣、我挑一樣,好讓他不要再繼續問:[媽媽,你今天願意給我吃貴的ice cream嗎?](所謂貴的ice cream是指夏天才出來的冰淇淋車所賣的,最便宜的霜淇淋一支也要1鎊--65元台幣!)

容容在超市被我直接一路帶到優格櫃前,於是他就選了一罐優格。不過,那是最貴的有機優格,一罐要1.56鎊 (將近100台幣),我也只好摸摸鼻子認了。我呢,對甜的東西沒興趣,一心只想吃洋芋片。

我很愛吃洋芋片,但弔詭的是,我平時沒有吃零嘴的習慣,所以從來不曾買洋芋片在家囤積。這裡的洋芋片,不管什麼牌子,都是很小很小包的,才24公克(一百多卡),看來是控制攝取量的一種作法。我要買不加鹽的那種,只有一份六小包的大包裝,所以我只好買個大包裝。混了一下午,我三包、容一包,母子倆都吃的很高興。隔天下午,容容回味起來,央我開櫥拿洋芋片,沒什麼理由不答應(反正一年才買兩三次)--我們就一起把最後兩包幹掉吧!

吃洋芋片,在餐桌吃像什麼話?當然是去沙發。雖然這不符合我們家的原則,但是我實在無法想像在餐桌上吃洋芋片的景況--那會瞬間無味的啊!所以,去沙發。呵,我從來沒有跟容一起吃東西、吃得這麼高興過,喀茲喀茲的。容容像褒姒,從小聽到類似聲音就會笑個不停,所以我一片一片地慢慢喀茲,他就一路笑。想起容爸昨天說,路上的人只要是胖子幾乎都被他看到拿出洋芋片在吃。我一邊喀茲一邊想:容爸愛吃的冰淇淋,又比這好到哪去?冰淇淋熱量更高,我這還無糖無鹽哩。

在歡樂地享用罪惡食物之餘,我跟容說--
我:只有洋芋片可以拿到沙發來,往後其他點心都不行喔。
容:為什麼?(最近他最常說的三個字)
我:(很難解釋....)因為洋芋片有一個袋子這樣裝著拿著,比較不會掉出來;其他的東西,例如@&*%,就容易掉出來。(再掰嘛)
容:為什麼其他的東西容易掉出來?

我,喀茲的更大聲些,容果然就應聲笑了。笑笑鬧鬧吃完了這兩包洋芋片,雖然他樂的high翻了些碎屑,轉念一想,其實吸塵器吸一吸不就好了。跟小孩窩在沙發吃東西的樂趣,值得啦。

Yummy是好(ㄏㄠˇ)吃的意思,至於在某兒童癌症慈善機構的Yummy Mummy 標誌,我一直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方才亂逛網路才知,Yummy Mummy 有人翻成 [賢淑媽媽]。

我是好(ㄏㄠˋ)吃媽媽。賢淑媽媽?No Way!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天喝奶後表情*圖為容容20天大,吸奶之後的表情。

第一次哺乳是困難的。雖說產後乳房自然會脹,再加上嬰兒吸,乳汁是一定有的,但問題是出不來。在哺乳室,我很努力擠啊弄啊,叫護士來幫忙,可是也只出來一些些。我反正就是努力試。嬰兒室的政策是小孩醒了就讓他吸,所以我大概不到四小時就要去應召前去,這樣弄下來,乳頭被磨的很痛,小孩還是罵罵號。有次凌晨,應召去餵奶,還是同樣狀況。我終於跟護士說:我累了,給他餵牛奶吧。護士就抱過去了,問要餵什麼牌子,我隨便說了一個唯一知道的牌子(姪子在喝的),就回去睡覺。牛奶不知道有沒有餵,我仍然繼續應召哺乳去。

出院回家,每天月子餐由我媽煮好送過來,婆婆白天來陪伴照顧。兩位阿嬤都沒有哺乳經驗,我碰到問題就上網找資料。我說花生豬腳幫助乳汁分泌,媽就煮,我就吃。花生是我不喜歡的食物,豬腳煮起來又十分油膩,但是我還是吃的精光。我記得當時每餐都包含兩碗燉湯,外加在中藥舖訂的補腰骨的杜仲湯每天兩瓶,整體說起來,就是一直在喝湯水。當時有深深的感觸,覺得,水這種東西在坐月子古法,真的很對比:產婦不能碰水、不能喝白開水,但卻要大量進食這些煮過的湯湯水 水。

灌了這麼多湯,奶有沒有多些呢?當然有。但是問題還是在:出不來。護士告訴我,泌乳竇位在乳暈下方,要按摩它們然後從四面八方往中間擠,奶就會滴出來了。我不顧磨破出血的情況,每餵前必照辦,再把嬰兒嘴嘟上來。成果不好,我懷疑是嬰兒不會吸,還用了兩款恩典牌手動吸乳器幫忙,涓滴皆辛苦地收集起來瓶餵。那最柔嫩之處的痛楚與傷口,除了冰敷、抹羊脂膏,甚至還去買了橡膠做的保護墊,前端有小孔洞,哺乳時罩著可以避免皮膚繼續摩損。這期間,哺乳內衣也陸續添了各種款式各種尺寸。總的來說,幾乎市面上所有相關哺乳用品都被我買遍了,只為了可以達到日後免泡奶的哺乳生活。

這樣浴血苦戰兩星期之後,終於有一次擠奶時我看到,我的乳汁,以傳說中的水柱方式噴射出來,自此,源源不絕。

然後,就有了上圖那個滿足的表情。當時我戲稱,他喝完奶像吸了毒一樣。

十個月關不住了他六、七個月開始吃副食品,似乎很自然的,餵奶次數就漸漸減少,從月子內每天八次、減少到九個月大時每天兩次。他並不太索求。此時已長了八顆牙,愛的是到處啃家裡的東西(桌緣、檯燈....)。大約在將近十個月大時,我就沒再給他吸母奶了。此後,這孩子從來沒有索求那兩處、流淌出奶與蜜的原鄉。他開始往外探索,展開他爬高伏低的猴子生涯。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翻看以前照片,補寫生產紀錄。

我懷容容時肚子是又尖又大,生產前兩天剛好拍了一些露肚照留念,現在看來真是壯觀,肚皮撐到那種程度長達幾個月之久,難怪"消風"之後,留下了永遠的印記。

當時離預產期還將有將近兩週,胎位看起來也沒下降,可是過兩天的凌晨三點突然破水。那時候好像還沒睡、或是半夜醒來,總之是清醒時發現的。破水是什麼感覺?就是一些無色無味的液體自動地流出來,即使是初產婦,我也十分確定那不是尿失禁。

忘了哪兒看來,說是破水後恐怕感染,因此不可洗澡。我那時候真是大膽,竟然還簡單的洗了頭沖個澡,可能是預知自己往後一個月內不會想洗頭吧。然後,就由產夫開車載我入院了。振興醫院外是很大的庭園,我記得下車時還聽到許多清晨鳥鳴,看見曙光從雲中透出。我一點都沒痛。

出生前15小時產科護士確認真的是破水,然後內診(開半指或一指吧),換上產袍,接下來就是一段耐力賽。從入院到生出嬰兒,26小時之間,我一直是躺在床上的,因為手腕上接著催生點滴,肚子上綁著監聽器。入院當天還可以有說有笑的吃午餐,所謂陣痛只是脹脹的感覺;下午三點多,就得皺眉度過的那個陣痛了。機器上的讀數,163是胎兒心跳,33是子宮收縮強度之類的。

 

接著是個非常漫長的晚上,在陣痛之外,我腦中想的不外乎只是一件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生?雖然護士似乎是定時來巡,產夫也一直陪著,但我總想抓個人來告訴我:到底現在是怎樣了?開幾指什麼的我不太記得,反正是進度很慢,催生點滴持續加碼。眼看著快到破水後24小時大關(凌晨三、四點),還只開三指左右吧。據說破水後24小時還不生,胎兒就有感染之虞。不過這都是我自己看書來的,護士都沒說什麼,醫生在傍晚來過一次,也是沒說什麼。我們也不知道要說或問什麼。

我事後想,待產婦最需要的就是"未來感"--到底接下來事情會怎麼發生?可是,偏偏產程這種事,誰都說不準,即使是接生無數的醫師。我記得他跟隔床產婦的談話:[....可能幾個小時,甚至三天也都是有可能的....],總之,那訊息就是:我也不知道。

真的非常漫長。現在想來,可能又因為我不能下床活動,時間特別難熬。事前做的功課,那些緩和陣痛用的各種姿勢,都派不上用場。到了清晨五點半多(補註:產夫說是四點多),大概是再不進場不行了,一個護士推我進產房,她說那裡很冷,而進去之後可能還得待一陣子才會生。她叫我在陣痛來時用力推(但是避免出聲叫)、沒有就放鬆,這樣來回十幾次。沒事時,我們都不由自主地打起盹來。她說,胎兒的頭一直沒下來(事後我想:一直躺著的姿勢,也很不利於胎頭下降吧)。因為我一直沒上廁所,所以此時導尿。我問護士,如果頭不下來,醫生會用吸的、甚至剖腹嗎?她說應該不會。這段就是跟醫護互動最多的一段時間了。這是疲累、緊張、興奮,但比較有實在感的一段。

在產房這段時間,每隔一陣子,陪我的護士會打電話跟醫生報告進度。終於,清晨六點左右,醫生跟另個護士進來了,產夫也入內,他們套上無菌衣,產檯鋪上無菌布。我繼續 [痛就用力推],這時候的間隔很短了。醫生到底有沒有切開會陰,其實我沒有感覺,可能他很技巧的在我陣痛時就一刀劃下了吧。之前那個陪我的護士,現在站到我左側的一個小台子上,用手輕壓我的肚子。我感覺醫生一直用手撐開產道,護士適時的壓肚子,而我在一次比較持久、無法不叫出聲的用力推之後,感覺到身體有某物脫出,半秒後就聽到:哇哇哇--終於生出來了!

出生第一分鐘此時將近六點半。我喘著氣,高興地喃喃自語 [生出來了..生出來了..],說著就眼角淌淚。產夫只顧陪著產婦,瞥見小孩剛出來時是一團紅紅紫紫的。醫生提醒:照相呀。爸爸才到嬰兒檯邊照了兩張,這是出生第一分鐘。旁邊布裡血跡不少,護士應該已經擦過嬰兒了,不然他身體不會這麼乾淨;眼睛還睜不開,是不是這時已點了眼藥?不過,那產房也真是太亮了。生出後大約五分鐘,護士就把嬰兒抱來放在我左臂窩,我一直出聲逗他,叫他 [小寶貝]。

出生10分鐘

這小寶貝臉白如紙、眼角泛紅、口吐白沫,如今看起來實在有些可怕;我還記得當時他不停地東張西望,剛出生就 很"活"哩。接著,我向那個陪我陪到睡著的護士,輕輕說了聲謝謝。我臂彎裡一直抱著初生嬰兒,產檯下做了些什麼,我看不到,也不太有感覺胎盤娩出,問了才知道。然後是很痛的縫合,我心想,看起來這麼斯文的醫生,下手這麼重啊?大概是看到我腿動或皺眉,醫生在產道開口附近補了一針局部麻醉。一直到縫完,小寶貝才離開我的臂彎。接著我被推到恢復室,寶貝被推到嬰兒室。

產後住院,很忙。我們無法母嬰同室,因為他小手上打著點滴(破水過久預防感染),所以我得不時的應召去嬰兒室哺乳。護士常常過來檢查子宮縮小的程度,叮嚀要不時按摩肚子才行。所以,哺乳、進食、衛教、跟護士學洗澡、兒科醫師簡報....,行程滿滿,有時間就要趕快睡著。

我記得產後第二天就被通知要出院(可能因為我已在醫院待產一天)。那時候還沒什麼力氣、傷口還在痛,我覺得時間很壓縮,問問是否可多待一晚,醫生並沒有明確拒絕,只表示還有很多人需要病房。我想也是,另外也覺得不要再額外付錢住院,於是隔天下午就回家了,離生產還不到36小時。現在想想,產後在醫院住一晚其實也夠了,醫院並不是用來休息的地方。產婦及嬰兒照顧,如果能像英美國家有助產士來拜訪,那真的是會比較好。因為接下來兩週,是哺乳的奮戰期,很需要向人求教的。

大家都說,生產的痛,是無與倫比的巨大的痛。其實,我覺得還好;或者說我是不記得痛了,只覺得那過程實在很漫長。的確,據研究,產婦事後不會再憶起那個痛,因為產後大腦會分泌一種讓人忘記的物質。總的來說,生小孩,是極度身心合一的活動,尤其是最後,全神、全力貫注,然後得見另個生命從自己的身體出世,對我來說,那體驗真的是無與倫比。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口前幾週我上學術英文課時,有一章是練習討論。教材裡列出幾個爭議性主題,供大家練習發表意見。這班上每個同學都來自世界不同的洲。有個題目是死刑(capital punishment)。每一個同學,不管是先進國家、還是我們刻板印象中的非洲落後國家,每一個同學,都說反對死刑。

理由呢?希臘籍地科博士生:[理由?] 她似乎覺得理所當然:[....就是不應該啊。] 英籍老師臉上綻開理解的微笑,鼓勵她進一步闡述。她接著說:[沒有任何人有權力拿走別人的生命]。可不是?如果大家認為人有這種權力、而給國家這種權力,那殺人者也可以自認有拿走別人生命的權力啊。

來自巴西的工程師也說了個理由。他還說,美國是世界上最瘋狂的國家--你看,他們的人民帶槍,他們有些州居然還有死刑!

輪到我是最後一個,我反對死刑的原因幾乎被大家說完,所以補充一個理由:誤判。課堂當時沒有數據,現在查了: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美國23年中的5760個死刑案件指出,全美的死刑誤判率為68%,每3件死刑案件中有2件以上經上訴後被撤銷(報告於2000年6月12日發表)

上課當時,我就想起蘇案。同學們說美國瘋狂,我不敢說的是,我自己國家的瘋狂。

在我們的國家,警方常常不告知嫌疑人有請律師的權利、違法搜索人民住家(搜出24元當作贓款證物)、違法羈押訊問超過20小時,填筆錄還隨便填(筆錄上的時間,人都還沒逮捕)。光是看這些違法行為、草率態度,誰能對警方有信心?說警方沒有刑求(以取得自白),你相信嗎?

當初蘇建和向檢察官投訴遭到警方刑求,檢察官說:[我知道你被刑求,但這不表示你沒有犯案。](驚!!!)好吧,檢察官隨便說話是你個人的事,我們來看檢警偵察的部份:犯案凶器十六年來沒有找到過(這兩年才由海軍提出一把菜刀,其他據稱的開山刀水果刀都沒出現過)、死者的衣服沒有保留、案發現場的血腳印有一枚是警方留下的....。

再看法官,判人死刑,根據的理由是被告自白,而且聲稱並無被告遭到刑求的證據。刑求的證據,檢方偵查中沒紀錄,法官判決前就不懷疑、也不調查,這樣對嗎?蘇等三人,在沒有律師的情況下就被逮捕羈押,誰給他們準備證據?法官不排除刑求的可能,過度相信檢警,就是對被告的不平衡;不做調查,就是失職。何況這是死刑判決,不管有沒有懷疑,都應該調查以求周延的,不是嗎?沒有排除刑求而來的自白,怎能相信?

如果法官真的相信證據,那其他足判處死刑的證據在哪裡?根據判決書,法官相信法醫研究所的鑑識,說是有多把刀器、多人所為。可是,事實上,除一把菜刀外,其他兇器都沒出現過。李昌鈺的鑑識則十分肯定所有傷痕由這把菜刀即可為之,且空間狹小、兩人以上持刀會砍到自己人。然而,他的意見卻不被法官接受。案發現場所獲得的直接證據,兩枚血腳印,一是已處決的王文忠留下,另一是某警察留下。完全沒有直接證據,可證明蘇建和等三人有罪。為什麼這樣就判死刑?法官的證據到底在哪裡?

等於是,法官只依據自白,就判死刑。不說自白可由刑求或脅迫取得,就算十分自信沒有刑求,光憑自白可以當作判處死刑的理由嗎?我們的法官,可能唯恐外界過度注意判決理由之薄弱,還曾召開記者會說:[我考試第一名的人,絕對不會判錯!](Mar.1996最高法院法官記者會)。瘋了,考試第一名可以保證你不會判錯?

許多考試第一名的法律人,可能成語讀(毒)太多,[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的思惟,深深重下,完全不顧刑法基礎精神[無罪推定原則]。被告本來就由法律推定為無罪;只要對被告被起訴的事實尚有懷疑,就應該維持無罪推定。然而,多少審判蘇案的法官,沒有直接證據,卻都不懷疑地判處三人死刑。這該怎麼說?

放眼國際,台灣絕不是亂世(都是媒體在唯恐不亂);然而,用重典卻已然成為趨勢。我今天還看到一條新聞,說是桃園法院對一個二年賺三百萬台幣的盜版軟體業者,判賠七點四億並且服刑兩年。承審法官說,他知道被告無力負擔,但仍要以此 [恫嚇其他不肖的盜版業者,徹底遏止盜版惡行]。要知道,如果微軟等原告在被告出獄後開始求償,這個人的往後的薪水,全要被這些已經賺飽飽的公司按月扣除。法官這樣判,不等於掐死一個人?原來,法官是可以這樣以人獻祭;原來,法官以為重判就可以杜絕社會 "歪風"。

那假如,法官預見微軟等不會求償,判重賠只是為博取媒體注意以達儆猴之效,那不是根本就違反審判自主、不受媒體影響等說法?如果不是要掐死人、而真心要被告賠償,不應該判七點四億這種離譜的刑度。做表面文章的迂腐文化,從這個案例就可見出!

我們的司法制度跟社會文化,愈來愈以殺雞儆猴、追求效率為目標。追求效率,必然會有偷懶取巧;殺雞儆猴,雞倒楣死、猴繼續跳。這實在是瘋狂。在一個瘋狂的結構下,人是會被扭曲的。在我看來,以上真實故事裡的警察、檢察官、法官,這些加起來幾十幾百個決定別人生死的人,都被扭曲了--被相信祭品的社會文化所扭曲、被面子文化所扭曲、被效率/草率的文化所扭曲!

我是台灣人,我以民主法治為榮。我們絕對需要法治、需要司法系統。可是如果我們再多想一點,我們會知道人跟制度都有侷限。因此,我們應該要求:追究相關失職人員,以改正司法制度的傲慢;還有,死生大事,不能交給司法--我們不能坐視枉殺,除非誰有能力回復失去的生命!

並且,讓我們一起養力氣、走下去,讓蘇案繼續審判司法

[相關連結]
吳豪人的法庭觀察側記
司改會
台權會
從死刑案例解讀歐洲社會人文思考
【平反蘇案.終結司法專斷】連署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睡前,想放一張不是搖籃曲的CD來聽。試放了幾片都不合意,還是來聽林生祥唱<種樹>吧。

他是美濃人,用客家話唱歌。我聽不懂更不會說客語,但是,林生祥卻一直是我最最喜愛的歌手。容容跟我躺在床上,我一邊做抬腿運動、一邊回應他停不下來的嘴:[媽媽!你看我&*$#....]、[媽媽!為什麼*&$#....?為什麼啊,你說一個原因!],諸如此類的。如果不回應,他會把整張臉整個人湊過來壓住我。

不過,林生祥一開始唱,我真的是沒辦法分心回話。
我認真的對他說:[容.容!我們來聽這個叔叔唱歌。]
容終於閉嘴了,聽了一會兒,然後,抓著歌詞尾巴,學舌。呵呵,聽英文搖籃曲可不曾這樣喔,果然是個正牌台灣孩子。我笑了。

[叔叔唱的是客家歌喔....ㄟ....你知道 "河洛話"嗎?]
[嗯...] 他知道、也會講這個詞。既然提到了母語,就切換頻道跟他講話吧。 

為了簡單說明河洛話跟客家話,我說:[阿公講的就是 "河洛話"。ㄟ....阿公說,"容容放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麼?]
他隱密地笑笑:[就是..大便。]
[對呀~。那,阿公說, "容容放尿",是什麼意思?]
[尿尿!]
[好棒喔~!] 他能記得這些,雖然不意外、也值得高興了。
[阿公阿嬤跟媽媽,講ㄟ話就是河洛話;爸爸也有教你河洛話----(我指指他的臉頰) 這是什麼?]
[ㄘㄨㄧ  ㄆㄨㄟ!]
[好棒喔~!這就是 "河洛話"。不過,叔叔唱的是另外一種,叫做 "hakka話";TOTO的阿嬤就是說hakka話,TOTO的爸爸也說hakka話。](TOTO是容容幾個月前的玩伴)

容好像覺得這個詞很好玩,"hakka話" 重複了幾次。此時,音樂來到蒔禾歌,我們就可以一起唱 "he ya lo di he 呀、hi ya lo di hi 喔",快樂的調子,真不錯!

說來實在可惜,雖然我的母語是"台語",而且說得比一般台北小孩好一些,但我還是沒辦法很自然地使用母語跟自己的兒子說話。可能是因為我的母語程度僅限於日常生活對話,碰到解釋、闡述意見時,就很不行了。真是,怎麼辦才好啊?

最後要說的是,我喜歡林生祥唱的<種樹>。有很多轉音,透出蘊藉內斂的情感,是一種很深沉的溫柔。還有,鍾永豐用他的母語寫就的詞,是很好很好的。

 種樹 詞:鍾永豐 曲:林生祥
 
 種分離鄉介人    (種給離鄉的人)
 種分忒闊介路面   (種給太寬的路面)
 種分歸毋得介心情  (種給歸不得的心情)
 
 種分留鄉介人    (種給留鄉的人)
 種分落難介童年   (種給落難的童年)
 種分出毋去的心情  (種給出不去的心情)
 
 種分蟲仔避命    (種給蟲兒逃命)
 種分鳥仔歇夜    (種給鳥兒歇夜)
 種分日頭生影仔跳舞 (種給太陽長影子跳舞)
 
 種分河壩聊涼    (種給河流乘涼)
 種分雨水轉擺    (種給雨水歇腳)
 種分南風吹來唱山歌 (種給南風吹來唱山歌)

----------------------------------------------------
19 Jun.後記:我對樂壇不甚關心,跟先生聊天時他提到林生祥得獎。我問:什麼獎?因為歷來他的專輯只要報名就會得獎,所以我已經搞不清楚了。是今年金曲獎的[最佳客語歌手]及[佳客語專輯]啦!

不過,搞什麼,最佳歌手就最佳歌手,還分什麼客語不客語的。

[站外相關連結]

大大樹:出版各種好音樂的地方;他們出的專輯,能讓你聽到真實的土地、真實的人物,非常能觸動內心深處。

很讚的得獎感言:林生祥說,大家是因為音樂聚在一起,而不是因為語言才在這裡。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namom 點名我們寫[讀買品22問],我這才知道這叫部落格遊戲!不過,在我回答這些題目之前,先來簡介一下我們的書況--

我們搬來英國之前,台北家裡的書架佔地是客廳的一整面牆,我跟少甫的各佔一半。我想我應該不算太愛買書,我的書裡自己買的大約只有兩成,其他多半是做編輯時的員工贈書。少甫那邊就買的多了,不過我們會一起看,所以帳也不能全算在他頭上。出國前,有一件費事的大工程:整面牆的書通通要出清!為什麼?原因有兩個:因為房子接下來是弟弟要住,我們希望留給他一個好用的空間。再說,我覺得有些書未來不見得還會再看;會想再看的書也不可能全運出國,與其收藏著,不如託孤給有興趣的朋友。總之呢,列了清單,總共五百多本,就e-mail出去供朋友們挑選(有的直接送、有的只是寄放)。不過,最後海運來英的,款一款還是有一箱。

對了,當時還帶了三本繪本上飛機預備哄小孩,雖然飛機上沒用到,不過抵達後幾個月,母子倆倒是常常共讀,那時容容剛好在發展說話,現在想來覺得那樣很好。這裡順便紀錄下這三本,會帶上飛機的當然是精選過的:<雲上的小孩>,故事很完整;<我要牛奶>,文字有重複性,小小孩易於參與;<我真想有一棵大樹>,圖畫細節非常非常豐富 (日本人啊,實在是....),光是一起欣賞那些圖,我們就可以扯很久。現在容也有不少書,但也都不是買的,大部分是輾轉得自一個留學Bristol已回台的醫師家庭,據說當時他們寄了十幾箱書來英,回國出清,傳下來到我們這裡還多到我也得分送出去;而且據說他們回台前又寄了幾箱在這兒買的回去--真是大手筆啊!

可能因為自己做過書、後來又成為現實的家庭主婦,現在會真的想買的書,其實很有限--眼光及考量都不同了。簡單說來,以前買書多少帶著些許 "跟風",或希望自己買了讀了某種書之後,就變成 "某種味道"的人;還有,以前非常雜食,建築景觀生態環保科普物理化學數學心理教育社科歷史文學小說,這些都有而且都不只一本。經過這些年,我是想日後該專精一點了,時間有限啊!

以下是iling的讀買品:

[讀品]
1.你現在正讀的書:英文文法書<Cobuild English Grammar>(另外,IELTS模擬考題不能"讀",所以不算吧?)
2.你打算要讀的書:<Watching the English>(一位英籍社會人類學家對自己同胞的有趣觀察分析)
3.你讀過後最覺得上當的書:強調培養品德的童書;某些教育領域的教科書。
4.你讀不厭倦的書:張愛玲<傾城之戀>;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錢鍾書<圍城>。
5.你試著讀了很多次,卻仍啃不完的書:<語言本能>;Susan Sontag <In America>原文。
6.你讀過還拼命推薦給人的書:<麗亞的故事--惡靈抓住你, 你就跌倒>。我希望自己成為具有Anne Fadiman如此功力的報導作家!
7.你現在就預備留給老來退休讀的書:沒想過。
8.你小學時最愛讀的書:<有趣的作文日記>;<漢聲小百科>--它的編輯團隊中,有些人後來是我的上司哩。
9.你一直想讀卻從來沒碰的書: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10.你廁所裡會讀的書:我上廁所很快,不需要帶書進去耶。
11. 你現在還能找出劃線最多,或留飯漬、油漬、果漬各種吃食痕跡最多的書:劃線?字典。

[買品]
1.你最近買的書:有字母及拼圖磁鐵的幼兒書<Now I Know My ABCs>(二手的,不到台幣兩百元喔。)
2.你一直想買卻始終沒得手的書:吳爾芙的作品(像是<自己的房間>)----想買的時候沒找到,找到時翻了幾頁又決定不買,過一陣子又會覺得應該看看。另外是希望找到關於英國社會各面向的調查及分析的出版品。我覺得這樣的書提供了信實的資訊跟分析,是瞭解社會的有用東西;而且它應該要被編寫的易讀且普及。
3.你光是買,根本沒打算要讀的書:在誠品打折時買過一大本建築圖集<10*10>(十個建築師的十個作品),後來被我們拿來墊高電腦螢幕。
4.你突然一日翻到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什麼時候買過的書:沒有。
5.你買過最後悔的書:多半是在網路上、沒翻過就買的書,像<蛇仗的傳人>、<西藏慾經>等等。文案真的會騙人啦。
6.你買過最覺上算的書: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小林勝代<馬鈴薯的吃法>----在這個米拿來做布丁、馬鈴薯當主食的國家,怎麼變化著吃馬鈴薯是很重要的。
7.你書架上一眼望去最顯目位置的書:現在是成排的英文工具書,以前是成排的<數學想想>----生小孩前做了兩年的活,一段絞盡腦汁的日子。
8.你最為瘋狂收集過的書:國高中時搭著迷你影集的風潮,迷上清秀佳人,因此收集過<綠色屋頂之家的安妮>系列。這並不瘋狂,瘋狂的是我會仿效劇中人物的穿著。
9.你若搬家必得減負,實在心疼下手淘汰的第一本書:漢聲<有機農法>一套二冊。
10.你買來多本拿來送人的書:人本出的<家裡的森林小學>有聲書、以及不體罰手冊。CD可以寫嗎?交工樂團的菊花夜行軍,我曾經一口氣買了三張要送人。
11. 你每次去書店都會看到卻心裡嘀咕一定不會買的書:生活風格概念但不實用的書。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2 Sun 2007 09:38
  • 後院


backyard 房子後院本來是荒蕪的,秋天不停的落葉、還有蔓延的草,讓我們整個秋冬都沒打開通往後院那扇門。如今春天來了,某個好陽光的星期一,我臨時起意帶著容容把它整理了一番。

說是帶他一起整理,實行起來是不容易的。帶小小孩做一個工作,得要先說清楚整個流程跟約定,然後在出岔時不斷的提醒。即使這樣,還是難保他會產生自己的玩法,從而使計畫受阻。我呢,一來是臨時起意,沒想那麼多;而且,我一做工作,就不想帶小孩。總之,中間他有哭、我有生氣,整個是花了兩倍的力氣跟時間,才清出一大袋草葉跟塵土,最後終於露出一個可以通行的地面了。由於房子位處山坡,我們前門進屋得要爬樓梯,後院開門出去卻像個地下室,院子四面有三面半是牆,地面還是水泥的。不過,這畢竟總是個院子。爬上樓梯,是一片較大的鋪了碎石子的地,算是二樓家的後院,碎石地邊是個小懸崖,長在隔鄰地上的一棵大樹,五層樓高,就在那裡。

說起這棵大樹,我去年就想查查,看葉子就覺得眼熟,樹幹的橫裂紋更是似曾相識。後來因為葉子掉光了,就算了。現在可好,葉子還沒迸出來,花苞已是滿樹--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它不就是櫻花嗎?櫻的品種繁多,重瓣的、單瓣的,一簇三朵的、一簇多朵的,不管是什麼,樹幹深色加上橫裂紋,就是正字標記啊。

這幾天,這棵大樹上開滿了白色的重瓣櫻花,美極了!

欣賞美景是大人的習性,小孩則是找辦法玩。目前,容容在後院會做的事是:擎著掃帚揮來揮去、撿石頭丟石頭、玩球、揮舞木棒、鑽欄杆、看蝸牛蜘蛛蛞蝓螞蟻飛蟲,等等。據說,英國有個規定是,凡是家有兒童的,住家一定要讓小孩可以接觸到地面。是什麼樣的考量?不清楚。但是,在我們這個一清二白的後院,就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我想,它對小孩來說,一定有個什麼功能吧?

我聽過一個經典的例子,某個大師說他小時候在院子裡沒事幹,躲在姑婆芋下想像自己是<苦兒流浪記>裡的主角,想著想著居然就真的哭了個唏哩嘩啦的。這是好笑,不過他說那是某種啟發的經驗。我小時候也會在屋子後面的地上蹲著玩大半天,拔草捲起來玩辦家家酒,其實那不過是個防火巷,不過是些水泥地上長出的野草。如果說大師童年的後院,是引發他的想像力、以及自我對話的空間,那麼,我童年的後院,大概是培養了我的獨處能力吧。

但願,容容長大、愈長愈大的過程中,我都能不忘記提供他一個 "後院"。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似乎在這幾年漸漸的被發現、被研究,然後開始聽到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淪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過敏症狀。我們小時候好像沒聽過這回事,可能就是缺乏研究吧。這幾年,尤其是小孩,身體有某些症狀而沒病因的,常常就被診斷為過敏。


以前帶營隊時,五十幾個小孩裡,總有一兩張報名表上會填"異位性皮膚炎",其實這些孩子沒什麼特別需要照顧的,所以我也就不暸那是什麼。容容的玩伴有這個症狀,偶爾要幫他擦保護霜,這才讓我稍微了解一點。這種皮膚炎沒有解方,只能擦乳液以止癢防乾,另外是避免牛奶等等比較容易過敏的食物,據說長大就會好(就是長到可以來參加營隊那麼大囉)。這也讓我想起,小表妹以前也是這樣啊,小腿上總是一處處因為癢而抓破皮的傷口,我記得也是求醫無解,媽還用偏方,把她的腿架上小烤爐去烘哩。偏方應該也是沒什麼結果吧,長大就好了。

少甫也有過敏,過敏性鼻炎還是支氣管炎,打噴嚏,咳嗽。此外,幾年前去日本旅遊,吃螃蟹後極度不適,躺了兩天,醫生判斷沒有感冒也不是食物中毒,最後我記得是扶著病軀回到旅館,剛好傍晚人家在煮飯,一聞到油煙味,吐了出來,才瞬間好轉。海鮮也是公認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他不能吃究竟是因為體質寒、還是過敏,就未可知了。

我是個健康寶寶,向來認為自己沒有過敏。尤其是食物,節儉又好吃的我,雖然也有不愛吃的食物,但並不忌食。不過,忘了什麼時候,我發現自己吃了奇異果,從嘴巴、食道、到肚子,癢癢澀澀灼灼,就是不舒服。我一直以為是果皮上的毛在作祟。這週訂的水果裡有奇異果,今晚吃了兩小塊,想說是少甫削的,我吃到毛的機會應該很小才對。結果,又有症狀,而且心跳頗快。上網一查,才知道,原來,的確有人是會對奇異果過敏的。英國的研究顯示,小孩的反應比大人來得嚴重,甚至要送醫急救哩(所以,給小孩吃果泥,也是要小心的喔。)

在英國政府裡主管食品的Food Standards Agency的網站上,有清楚的專章說明食物過敏議題。很多食物都是已知的過敏源,而不同的人可能會對不同的食物過敏。在上面,我赫然發現,原來,爸不吃的芹菜,也是過敏源之一!以前我們對這議題不了解,常以為不吃某種食物,就是挑食。說不定,那並非個人挑剔,而是吃了不舒服啊。

以前不知道自己對奇異果過敏,吃後不適,卻無以名之,再加上不嚴重,所以倏忽即忘。一旦知道這原來也是個被公認的症狀,心裡居然有一種榮登榜上的感覺,往後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不能吃奇異果喔,因為我會過敏!"(還好自己也不特別愛吃,不然心理可能就兩樣了。)

這讓我想到,有一本談論 "注意力不全症" 的書<分心不是我的錯>,其中描述,那些特別不專心、好動、容易與別人發生衝突的小孩跟成人,從小到大得面對許多指責與挫折,身邊的人也難以忍受。然而,一旦從專家口中 "診斷" 確定那是生理上的症狀,親友跟患者本人,卻都突然能夠用較為接納的心態,來看待那些混亂與麻煩。

在這裡可以看到:某種身心狀態一經"專業"命名,個人的感受就會大大不同,甚至,社會的眼光也隨之調整。這在醫療哲學上,應該是個大題目吧。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ne of my favorite dish: red thin noodles

是的,麵線,它就是我的鄉愁。

說是鄉愁,略嫌誇張些,我已脫離想故鄉階段好幾個月了。不過,在英國細切慢熬的這鍋麵線,不禁讓我們細數在台灣各地吃過的各式麵線。

蚵仔麵線,是我最喜歡的吃食。小時候巷口或菜市場總能找到一個麵線攤,老闆用長柄勺,從深鍋裡把麵線舀進淺碗,俐落地在碗口劃一道收乾,然後加料。不一定有蚵仔,但香菜和蒜泥,我是一定要的。沒有這兩樣,就不太像麵線了。

後來才知道,同樣叫蚵仔麵線,但在澎湖或鹿港,端上來的卻不是那樣。這兩地的 [蚵仔麵線],是水煮白麵線、加上一大勺新鮮蚵仔(沒上漿粉的喔)。到鹿港要吃類似台北麵線的東西,要叫 [麵線糊]。而在我母親的故鄉宜蘭,親戚們早年並不知蚵仔麵線為何物(宜蘭人是吃米粉湯)。這才知道,我所熟悉的蚵仔麵線,可說是台北的特產小吃。

國高中的早餐,我喜歡買校門附近快餐車的麵線;上班之後,午點菜單不外乎是汀州路豆花或兄弟麵線(不過我覺得它很死鹹;雖有名氣但我不推薦。倒是水源市場旁巷子偶爾出攤的素麵線很不錯)。西門町阿宗麵線我每去必吃,居家士林華榮街市場阿水麵線也很好,但只賣到上午十點。我沒有瘋狂到照著雜誌去吃遍各地麵線。我雖對它情有獨鍾,但不需要那樣大張旗鼓吧。麵線這種吃食,讓它待在日常裡,才有味。

那,這鍋在英國做的麵線,是怎麼來的呢?啊,當然是匯集各方的好意。麵線快煮包、柴魚及蝦皮是我媽帶來的,木耳、素肉及豆皮是婆婆寄來的,只有筍片(罐頭)及香菜是此地超市買的。加進這些,沒有蚵仔、沒有大腸,一樣豐美。

這些材料需要細切。那麼,慢熬呢?其實麵線本身只要煮幾分鐘,需要熬的是湯頭。不過,光用快煮調味包也行吧?但我第一次自己做這道心目中的最愛,不想搞砸,所以乖乖熬了。湯頭,沒有昆布,就熬蔬菜高湯:洋蔥、紅蘿蔔、老高麗菜葉、老大蔥葉(leek) --怎麼都是老?(關於我買的英國蔬菜,我媽有個評論:這攏是老擱欲丟掉那款的嘛!)我的想法是,蔬菜外葉要剝掉不吃的,仔細洗乾淨,拿來熬高湯,不浪費。用悶燒鍋做,不用顧火,又省電。最後再拿出來小滾一下,過濾,灑柴魚、熄火、魚沉下,就好了。

少甫前晚提議說要吃麵線,所以我今天做。兩人吃了數不清幾碗,連蒜泥都忘了上場,鍋就見底了。邊吃,他邊聽我描述準備過程 ,最後說:我以為這是方便菜,原來不是啊。

嗯,麵線此物,台北街頭巷尾都有、看起來很簡單的吃食,要做得夠味,可能沒那麼簡單喔?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九月一日,是我的三十歲生日。

由於九月中旬就要出國,所以就從今天結束留職停薪,也就是從基金會正式離職了。剛好就在我三十歲生日的這一天,正式成為完全沒頭銜、不屬於任何工作機構的專職媽媽囉。雖然我已經這樣過了兩年,但還是很不習慣職業欄上勾"無"或"家管"。尤其是用英文時,該怎麼介紹自己呢?我還是無法接受housewife這個字啊!

說回生日。其實,對於計算年齡我是會糊塗的,總是不確定到底2006減1976之後,要不要再加一或減一?只好扳手指來驗算。算容容的歲數倒是簡單,畢竟他才不到兩歲嘛,不必勞動手指。幸好有他,我終於確認了2006減1976等於30,就代表滿三十歲。



年齡這東西,每個人的感覺當然是可以很豐富的。但其實我滿能接受一說:生日不過是個數字。這幾年,我並沒有特別安排過生日,可能是因為想像力太差,想不出來還能怎麼過,既然如此也就只好安慰自己:生日,其實不過是個日期;日期,不過就是個計數的工具嘛。

我大學唸新聞系,才知道記者節剛好就是我的生日。那時我的志向是當文字記者,當時就想這是否天注定?不過也只是想想而已,到現在我也並沒有真的去做記者。生日不過是個數字,此理還有一例。上個月去健檢,才差個幾天,就不能讓我做免費的乳房超音波,我還得自費再約時間去。剛才查了一下,滿三十歲還可以做免費子宮頸抹片呢,兩年前產後檢察我也順便做了一次,記得當時自費要八九百元。生日的數字如果可以改,這筆錢也就省了。

雖然生日不過是個數字,但是,還是會想:今天三十歲,要做些什麼特別的呢?已經計畫要去剪個頭髮--無法改頭換面,至少也別蓬頭垢面。今天早餐桌上,如往常一樣,一邊吃、一邊照看容容,腦袋裡計算著年齡植樹問題,然後想到:今天2006年9月1日,我滿三十歲;那麼1996年的這一天,也就是二十歲時,我在做些什麼?

前幾天,我突然挖到大學時"報導文學"這堂課的資料,很高興,因為這陣子我正好想起這堂課。不期然的是,在資料夾的最後面撬出一篇我親筆寫的作業,是一篇報導性的文章,講的是我家住到輻射屋的事。那還是個爬格子的年代,我寫了七張五百字的稿紙。當下讀完,居然掉了幾滴淚!我從前的文筆比現在好太多了。才二十歲的大學生,還是可以用身邊有限的題材,寫出一篇像樣的東西來;現在三十歲了,要說生活經驗貧乏不足以寫作,那就是藉口了。

我還是想不起二十歲生日的情形。嘴裡含著早餐,走去書架翻出這堂課的紀錄,bingo!楊渡老師的上課綱要註記著1996年,這樣一來那篇文章就應該是寫於1996年末,也就是我剛滿二十歲時。這,就算是給自己的三十歲禮物吧!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帶親子營,第一天晚上安排了清純的親子按摩的時間。本來設想是要鋪巧拼墊在地板上做,礙於場地很難整理,只能在長條板凳上進行。不過那真是一個簡單卻成功的好教案,燈光一暗、蠟燭一點、音樂放下去,大家都很投入。當然,我覺得清純的重點非常棒:只要把注意力關注在你眼前的這個人,其他什麼都不用想(技巧不重要)。現場看到,媽媽或爸爸閉著眼睛,專注的為孩子按摩;接下來,小孩幫爸爸媽媽按;接下來,先生幫太太按;到最後,一家四口剛好坐一張板凳,前前後後的互按了起來;還有不是一家子的,七八個人也坐成一條龍,大按特按!



看來大家對睡眠前後的交流都是很心儀的。在場我也聽到有人跟我有同樣經歷--小時候是怎麼被叫醒的?掀被子、加上捏大腿啊。青少年時期我非常討厭這樣的被對待,心裡很氣憤而且覺得不堪。但是眼看著爸媽日復一日辛苦的開店工作,我從來就無法為此發脾氣。等到我可以自己坐車上學、脫離他們催促出門的範圍,就是高中時,我就開始慣常的遲到,甚至遲到第二或三節課才進教室。

不過說這個倒也不是要平反,並不是因為以前怎樣、所以我現在就絕不怎樣,只是剛好想起來有這段經歷罷了。我在想,所有的人應該都是很喜歡賴床的。林語堂說,睡醒之後還躺在床上的那段時光,是一整天思緒最清明的時候。我也一直忘不了住在埔里時,在虎山邊那個房子,早上醒來一眼就盈滿窗外整片的綠、聞到青草與露水的味道。租住在溫州街的頂樓加蓋,早上可以看到窗簾上映著陽台種的藤蔓影子。想起來,好像凡是我住過的房子,能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早上醒來第一刻感受到的那個形影。

一天中的好時光,不只睡醒賴床時,也包括睡前。在這兩個時間裡,我發現,跟容容躺在床上,總是可以聽到他說一串一串的話,而且他最近開始會描述過去的事,例如今天有去玩水、今天如何如何。他起了個話頭,我就把整個經歷當故事說一遍,加些音效,逗他咯咯笑!嗯,真是好時光啊。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