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同學在 別忘了「顧客」啊! 裡的回應,讓我又想了許多,寫在回應裡顯得太長,就放在這裡另成一篇。
"教育的理想"與"現實的困難",這樣一分下去,事情就比較容易說了。台灣媒體上的討論,常把這兩種混在一起談。也經常聽到某些教師拿"現實困難"來回應"教育理想"。
教師既是教育專業者,也是勞動工作者。就後者而言,自然要爭取良好的工作環境,這可以說是現實的一面。而就教育專業者而言,理當要具有理想,而這裡所謂現實的困難,指的應該是實踐理想的困難。
這幾件事情,還是有個先後次序的。如果教育理想不能先定下來,談實踐的困難就沒有意義。執行教育的人(教師與主管機關)如果不能把教育理想說清楚,甚至將反教育的行為視為正常,資助教育的人(納稅人)怎麼會願意給出更好的工作條件呢?偏偏工作條件(例如教師編制)又可能是實踐的困難之一。
照我這套論點,對教育最有利,對教師也最有利的,就是教師團體要多闡述教育的理想,才能夠贏得信任,爭取解決現實困難的空間。
但這裡面還有個結構的問題。台灣目前的教育體系,教育計畫與人事管理的權力都在縣級以上的政府手中,教師被綁成一團,納稅人也被綁成另一團。就算有很多有想法的老師,他們的想法要說給誰聽呢?
最直接的就是說給家長聽,但家長對於教育條件與教師待遇卻使不上什麼力,一切都要回到政府那邊。關鍵的兩方根本對不上話,導致教師不談理想,教改與家長團體不願在待遇上放寬的處境。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鬆綁:破除統一的入學考試,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師甄選。
這幾年推行的教改不僅不能停止,反而要繼續落實,把教育權下放到社區。只有在那樣的小群體中,細緻的對話才能展開,人性的互動才會發生。到時候,論功行賞,真正專業的老師有發揮空間,待遇也可以提高,不專業的老師得走路,誰都不委屈!
- Jan 04 Thu 2007 07:48
理想、現實與困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