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敏,似乎在這幾年漸漸的被發現、被研究,然後開始聽到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淪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過敏症狀。我們小時候好像沒聽過這回事,可能就是缺乏研究吧。這幾年,尤其是小孩,身體有某些症狀而沒病因的,常常就被診斷為過敏。

以前帶營隊時,五十幾個小孩裡,總有一兩張報名表上會填"異位性皮膚炎",其實這些孩子沒什麼特別需要照顧的,所以我也就不暸那是什麼。容容的玩伴有這個症狀,偶爾要幫他擦保護霜,這才讓我稍微了解一點。這種皮膚炎沒有解方,只能擦乳液以止癢防乾,另外是避免牛奶等等比較容易過敏的食物,據說長大就會好(就是長到可以來參加營隊那麼大囉)。這也讓我想起,小表妹以前也是這樣啊,小腿上總是一處處因為癢而抓破皮的傷口,我記得也是求醫無解,媽還用偏方,把她的腿架上小烤爐去烘哩。偏方應該也是沒什麼結果吧,長大就好了。

少甫也有過敏,過敏性鼻炎還是支氣管炎,打噴嚏,咳嗽。此外,幾年前去日本旅遊,吃螃蟹後極度不適,躺了兩天,醫生判斷沒有感冒也不是食物中毒,最後我記得是扶著病軀回到旅館,剛好傍晚人家在煮飯,一聞到油煙味,吐了出來,才瞬間好轉。海鮮也是公認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他不能吃究竟是因為體質寒、還是過敏,就未可知了。

我是個健康寶寶,向來認為自己沒有過敏。尤其是食物,節儉又好吃的我,雖然也有不愛吃的食物,但並不忌食。不過,忘了什麼時候,我發現自己吃了奇異果,從嘴巴、食道、到肚子,癢癢澀澀灼灼,就是不舒服。我一直以為是果皮上的毛在作祟。這週訂的水果裡有奇異果,今晚吃了兩小塊,想說是少甫削的,我吃到毛的機會應該很小才對。結果,又有症狀,而且心跳頗快。上網一查,才知道,原來,的確有人是會對奇異果過敏的。英國的研究顯示,小孩的反應比大人來得嚴重,甚至要送醫急救哩(所以,給小孩吃果泥,也是要小心的喔。)

在英國政府裡主管食品的Food Standards Agency的網站上,有清楚的專章說明食物過敏議題。很多食物都是已知的過敏源,而不同的人可能會對不同的食物過敏。在上面,我赫然發現,原來,爸不吃的芹菜,也是過敏源之一!以前我們對這議題不了解,常以為不吃某種食物,就是挑食。說不定,那並非個人挑剔,而是吃了不舒服啊。

以前不知道自己對奇異果過敏,吃後不適,卻無以名之,再加上不嚴重,所以倏忽即忘。一旦知道這原來也是個被公認的症狀,心裡居然有一種榮登榜上的感覺,往後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不能吃奇異果喔,因為我會過敏!"(還好自己也不特別愛吃,不然心理可能就兩樣了。)

這讓我想到,有一本談論 "注意力不全症" 的書<分心不是我的錯>,其中描述,那些特別不專心、好動、容易與別人發生衝突的小孩跟成人,從小到大得面對許多指責與挫折,身邊的人也難以忍受。然而,一旦從專家口中 "診斷" 確定那是生理上的症狀,親友跟患者本人,卻都突然能夠用較為接納的心態,來看待那些混亂與麻煩。

在這裡可以看到:某種身心狀態一經"專業"命名,個人的感受就會大大不同,甚至,社會的眼光也隨之調整。這在醫療哲學上,應該是個大題目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urcorner 的頭像
    ourcorner

    角角 Corner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