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of my favorite dish: red thin noodles

是的,麵線,它就是我的鄉愁。

說是鄉愁,略嫌誇張些,我已脫離想故鄉階段好幾個月了。不過,在英國細切慢熬的這鍋麵線,不禁讓我們細數在台灣各地吃過的各式麵線。

蚵仔麵線,是我最喜歡的吃食。小時候巷口或菜市場總能找到一個麵線攤,老闆用長柄勺,從深鍋裡把麵線舀進淺碗,俐落地在碗口劃一道收乾,然後加料。不一定有蚵仔,但香菜和蒜泥,我是一定要的。沒有這兩樣,就不太像麵線了。

後來才知道,同樣叫蚵仔麵線,但在澎湖或鹿港,端上來的卻不是那樣。這兩地的 [蚵仔麵線],是水煮白麵線、加上一大勺新鮮蚵仔(沒上漿粉的喔)。到鹿港要吃類似台北麵線的東西,要叫 [麵線糊]。而在我母親的故鄉宜蘭,親戚們早年並不知蚵仔麵線為何物(宜蘭人是吃米粉湯)。這才知道,我所熟悉的蚵仔麵線,可說是台北的特產小吃。

國高中的早餐,我喜歡買校門附近快餐車的麵線;上班之後,午點菜單不外乎是汀州路豆花或兄弟麵線(不過我覺得它很死鹹;雖有名氣但我不推薦。倒是水源市場旁巷子偶爾出攤的素麵線很不錯)。西門町阿宗麵線我每去必吃,居家士林華榮街市場阿水麵線也很好,但只賣到上午十點。我沒有瘋狂到照著雜誌去吃遍各地麵線。我雖對它情有獨鍾,但不需要那樣大張旗鼓吧。麵線這種吃食,讓它待在日常裡,才有味。

那,這鍋在英國做的麵線,是怎麼來的呢?啊,當然是匯集各方的好意。麵線快煮包、柴魚及蝦皮是我媽帶來的,木耳、素肉及豆皮是婆婆寄來的,只有筍片(罐頭)及香菜是此地超市買的。加進這些,沒有蚵仔、沒有大腸,一樣豐美。

這些材料需要細切。那麼,慢熬呢?其實麵線本身只要煮幾分鐘,需要熬的是湯頭。不過,光用快煮調味包也行吧?但我第一次自己做這道心目中的最愛,不想搞砸,所以乖乖熬了。湯頭,沒有昆布,就熬蔬菜高湯:洋蔥、紅蘿蔔、老高麗菜葉、老大蔥葉(leek) --怎麼都是老?(關於我買的英國蔬菜,我媽有個評論:這攏是老擱欲丟掉那款的嘛!)我的想法是,蔬菜外葉要剝掉不吃的,仔細洗乾淨,拿來熬高湯,不浪費。用悶燒鍋做,不用顧火,又省電。最後再拿出來小滾一下,過濾,灑柴魚、熄火、魚沉下,就好了。

少甫前晚提議說要吃麵線,所以我今天做。兩人吃了數不清幾碗,連蒜泥都忘了上場,鍋就見底了。邊吃,他邊聽我描述準備過程 ,最後說:我以為這是方便菜,原來不是啊。

嗯,麵線此物,台北街頭巷尾都有、看起來很簡單的吃食,要做得夠味,可能沒那麼簡單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