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d buns with cabbage stuffing

五月底我們首次做水煎包的那個下午,我不停的碎碎念:這樣不像啦,皮應該要薄薄的;以前吃到的菜料很多耶,我們的怎麼填不實?麵皮應該要煎兩面黃啦,而且整體形狀應該是圓扁狀的才對....。哪來這麼多"應該"啊?原來,我心中自有一個藍本,那就是我最懷念的----附中水煎包。

 

那大約是高一、高二時期,我每天必買的早餐。攤子在美國在台協會正對面的附中圍牆邊,就只有上學時分才營業。沒有肉的高麗菜餡,而跟別處水煎包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上下兩面都煎,整體形狀是扁扁的而不是一般的包子型,所以裝在紙袋裡好拿也好咬。當初三個賣20元,每個直徑有掌心那麼大,通常大家就買三個。我呢,[老闆,六個水煎包],對方看這個女生大概是還幫同學買,於是要裝成兩包,我見狀急忙說 [不用啦,裝一包就好了]。嘿,我很愛吃啊,而且我吃得下啊。(十六七歲時食量真不小,而且好像也不太胖。青春啊。)

我口沫橫飛的描述著那個攤子的位置、那個水煎包的長相,可是,高我一屆的少甫卻表示,他完全沒有印象、也沒有吃過。所以,我們在英國做水煎包,配方上網查就有,但做出來吃起來是什麼樣,算他倒楣,最高指導原則只存在我腦海裡。

look into the stuffings 到今天我們已經做了三次,每次做個近三十顆大的水煎包,凍起來,趕時間或缺菜了沒辦法兩菜一湯的時候就拿出來煎,方便美味。自己桿皮、自己調餡,做熟練了就不覺得麻煩,大約兩個鐘頭搞定。不過,再怎麼愛吃,若非來到異國,大概也不會想自己動手做--台灣小吃實在太無敵了,多樣、好吃、又四處林立!對了,我古狗過"附中水煎包"現已遷址到台大後門(和東二段118巷內),有店面了喔,不過據說還是只做早上。

以下是水煎包食譜,餡料配方源自米桶,麵皮配方來自楊桃
-------------------------------------------------------------------------------------------------------
[高麗菜餡]
1.兩顆高麗菜(共約1.2公斤)切碎(我們的食物處理機幫大忙了),和入一小匙鹽靜置十分鐘後擠出水份。(我在想,若不擠水而稍後加冬粉吸水,也可以吧)
2.蔥白五六根、薑兩條拇指長、蒜三四瓣,通通切碎;蝦皮半飯碗。蝦皮先用油炒至金黃,再入蔥薑蒜末炒香,以白胡椒及一小匙糖調味。
3.把炒香料倒入高麗菜混合(此時可再加一把泡軟切碎的冬粉),再滴上香油至你滿意的狀況。

[麵皮] (麵這種東西比較神秘,我們遵照配方來)
中筋麵粉720克;乾酵母6克;冷水400ml;糖一大匙。
1.麵粉、酵母、糖拌勻。
2.加入水,攪拌至光滑。
3.取出揉一揉,蓋保鮮膜,讓它發10分鐘。
4.麵糰發好,略分四團分別搓成長條狀,每一條可切成6至8小塊麵糰。

[桿皮、包法跟煎法]

raw buns桿皮:不圓沒關係,重點是中間要厚而週邊薄,像荷包蛋剛下鍋的模樣。不時灑些麵粉防沾;麵都桿完再包餡,是可以的。

包法:以一手掌心托著餡皮,另一手以中指不動做支撐,食指跟姆指互動合作捏出皺摺,一直捏一直捏;一面捏、一面稍提麵皮往中央靠攏。托餡皮的手掌視情況配合轉一下麵皮。最後縐折團聚在中間。

煎法:準備一杯麵粉水(一小匙麵粉+120ml水)。中火熱油,煎包入鍋,隨即加入半杯麵粉水,蓋鍋蓋。觀察水快燒沒了,就把包子翻面再加剩下半杯麵粉水繼續煎,水又快沒了就可以開蓋熄火。

[冷凍]
我們是包好就馬上冷凍,各包間留下些許空隙,放在大平盤上(盤底要灑些麵粉),凍實了再裝盒。圓扁狀的包子,凍實之後可以疊起來(記得在各層之間鋪一張紙),這樣很省空間哩!要煎時不必解凍,可直接下鍋。
-------------------------------------------------------------------------------------------------------
以上做法,沒度好也許會剩兩三張麵皮。怎麼辦?今天我們發明了一種爆笑甜點,敬請期待下集。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SM14722照片中這些蔬果,是我上週四去領回來的,除了有大得嚇人的白菜、高麗菜,居然還有水蜜桃,趕緊拿出相機來拍。

為了環保跟健康的理由,我們在今年初加入了一個蔬菜箱計畫,後來連水果也跟他們訂了。就這樣,每週四都帶著登山背包,走來回四十分鐘的路程,去把菜「馱」回來。

因為吃了這個蔬菜箱,我們變得對食物的產地更加敏感,也對季節的更替更有感覺。還記得以前常在超市買菜的時候,很自然的,總是挑我們認得的菜。但那些在台灣寶島隨便就吃得到的菜,在這兒,卻得從西班牙、義大利、美國、以色列、智利......運過來(知道什麼叫全球化了吧!)

訂了蔬菜箱之後,漸漸習慣「來什麼吃什麼」,也才發現,英國的冬天幾乎種不出什麼菜,只能吃到一堆根莖類跟少量的花椰菜(請看一月份拍的這張照片)。而進入春夏季之後,菜的樣式就漸漸多了起來,甚至會拿到一些根本不認得的東西。

底下照片中的綠色果子,乍看之下,還以為是葡萄。還好當場問了負責發菜的阿伯,才知道那是gooseberry,英漢字典裡翻譯成「鵝苺」。阿伯說,鵝苺長在帶刺的灌木叢裡,採收的過程很辛苦。然後,那位阿伯跟另一位也是去領菜的媽媽,很熱心的告訴我怎麼吃:可以拔掉蒂頭直接吃,也可以加糖煮成果醬,也可以配著魚吃......。他們的熱情我是充分感受到了,可是那一大堆吃法,我實在是沒有很懂。

幸好,這也不是第一次了。聽力不好的時候,就要用閱讀來補強!回家後,趕緊連上英文維基百科,確定我拿到的就是gooseberry。至於本地的食材怎麼吃,還是要問本地的師傅。這就要感謝BBCUKTV兩家電視台啦!他們很好心的把做菜節目裡的食譜都整理出來,還提供很方便的搜尋介面。

照著網路上找到的食譜,我們完成了這道「鯖魚佐鵝苺醬」。

裝盤上桌,三個人一人一份。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材料,吃起來的味道卻是好到讓我們不敢相信:兩個大人一口接一口的猛吃,就連容容賣力的表演用刀叉切魚,也沒能讓我們慢下來。原來,這就是當季食物的美味!

Gooseberry

這就是「鵝苺」啦!有些字典也翻譯成「醋栗」。

Mackerel with gooseberry sauce

芥末烤鯖魚,配上生菜與馬鈴薯,淋上鵝苺優格醬,非常對味!

 

材料與做法

(to see this recipe in English, click here)

鵝苺醬 Gooseberry sauce

  • 鵝苺       250g
  • 奶油       25g
  • 原味優格  75g  (也可以用鮮奶油)
  • 砂糖       1大匙
  • 鹽          少許
  • 黑胡椒    少許
  1. 鵝苺洗過,去頭尾。奶油放進小鍋子裡煮溶,加入鵝苺,小火悶煮20~25分鐘。
  2. 直接在鍋子裡把已經煮軟的鵝苺壓碎,加入砂糖、優格、鹽與胡椒,再煮上幾分鐘。離火,蓋上蓋子保溫。


烤鯖魚 Grill Mackerel

  • 鯖魚                 1尾
  • 有顆粒的芥末醬    1大匙  (Wholegrain mustard)
  • 橄欖油               1大匙
  • 鹽、黑胡椒         適量
  1. 鯖魚切去頭尾,然後順著魚刺生長的方向,把鯖魚剖成四大片:先從肚子往背脊剖開成兩邊,每一邊的中間都有一排刺從脊椎長向側面,沿著這排刺再切開。儘可能把刺去除,刺越少,等一下吃起來越暢快。
  2. 把魚肉的一面朝上,排在烤盤上。依序抹上芥末醬、橄欖油、鹽與黑胡椒。然後翻面,變成皮朝上,抹上橄欖油、鹽與胡椒。
  3. 放進烤箱 (Grill,只有上火的那種),烤 5 分鐘,透熟了就好。烤箱熄火,魚留在裡面保溫。


馬鈴薯、沙拉菜

  • 份量隨意
  1. 製作鵝苺醬之前,就可以先開始用清水煮馬鈴薯了。煮軟的馬鈴薯,取出瀝乾,切成大約一吋的塊狀。
  2. 熱鍋,加入橄欖油與馬鈴薯。翻動馬鈴薯,讓每一面都均勻沾到橄欖油。繼續翻炒到外表呈金黃色。
  3. 沙拉菜洗淨、撕成小片,灑上橄欖油、鹽、黑胡椒,拌勻。


把四樣食物擺到大盤子上,就可以上桌啦!
 

站內相關文章

站外文章與網站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mbing
a cutted treeI can hold a umbrellamy figured timetableRong and Mamdad and son爸爸幫我剪頭髮吃雪糕自己彩繪臉全都是沙的遊戲場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計畫第二天走完科茲窩路,第三天就在 C.Campden 逛逛,然後回到 Moreton-in-Marsh 去搭火車回家。但因為 C.Campden 不大,第一天下午就逛完了,所以這第三天,就空出來了。

晚上把民宿主人提供的資料再研究一次,還是沒找到什麼合適的去處。附近是有些可愛動物農場或日式庭園一類的景點,但都得要搭公車,時間不好掌握,再者我們也不是很愛。最後決定,就往 Moreton-in-Marsh 的方向再走一段。倒不是為了省公車錢(其實也省不到),而是不想早早就到那邊枯等火車。

第三天一早,吃過民宿豐盛的英式早餐,背上我們全套的行李,就上路啦!

容媽先帶容容去民宿附近的公園玩,我跑一了趟旅遊資訊中心,從那邊得到兩個有用的訊息。第一:我們是不可能走到Moreton-in-Marsh的,那路程比從Broadway走回C.Campden還遠。比較可行的是走到附近的一個迷你小鎮──Broad Campden,再從那邊搭車去火車站。第二:這個迷你小鎮 B.Campden真的很迷你,沒必要用到市區地圖。

另外,資訊中心的人推薦我去附近一個叫 Stratford 的小城,說那是莎士比亞的出生地,有幾個地方值得看看。不過,我們帶著小孩行動速度慢,還是別趕這種行程才是。只好把這一條列為無用的資訊啦!

從C.Campden走到B.Campden的這段,叫做「中英格蘭步道」 (Heart of England Way),跟科茲窩路的感覺又不太一樣。請看照片:

playground in C. Campden

從我們住的 Cornerways 民宿往東南走一小段,就到了這片大草地,裡面還有個不錯的遊戲場。

reading

這裡的景色很不賴。趁容容在玩球,先把今天的路線弄清楚。

morning's ride

大草地旁邊有一條「馬道」,顧名思義,是專門提供騎士門騎馬用的。車輛不能進來,但行人則不受限制。在這一帶,騎馬似乎是很普遍的活動。

中英格蘭路

footpath sign

中英格蘭路的指標。

the "wool" church in C.Campden

Bye-bye 囉! Chipping Campden!

walking toward B.Campden
two trees

這些可不是荒野,都是有主的牧場呢!好大一片!

樹下的兔子洞

前一張圖裡面那兩棵大樹,樹下的兔子洞。

Heart of England Way
Heart of England Way

這一路上有些地方的草,好像比科茲窩路那邊要粗壯很多。

land

有一段的土地已經乾裂。我想起去年的新聞,說英國西南部正經歷一場大乾旱。
那些粗壯的草,可能不是牧草,而是用來綠化以留住土壤的。

Covered stream

旱地旁邊的一條小溪。

Covered stream

溪上面覆蓋了很多樹枝,很隱密,裡面可能住了不少動物。
這條路沒有科茲窩路熱門,路過的人可能較少。我們經過時,溪中突然一陣騷動,兩隻雁鴨衝出來飛上天。我想,我們是互相嚇到對方了。

SSM14241_ad1

容容已經睡著了。

crossing a stile with a sleeping baby

這是另一種柵欄的設計,讓人可以踏著木板翻過去,但動物卻過不去。

a farmland at B.Campden

接近B.Campden了,這裡看來像是個果園。

a part of footpath

有一段路窄成這樣,還要過一個門,讓人懷疑是不是走錯了。

超迷你小鎮──Broad Campden


cottage in B.Campden

B.Campden的房子。

Cattage in BroadCampden

陸續看過 C.Campden, Broadway, B.Campden 這幾個小鎮的房子,有沒有感受到其間的一些一致性呢?那大概就是科茲窩的建築特色了!

a straw-made rooster on roof

 

這個地區的傳統屋頂,應該是用麥桿作成的。這讓我想起日本岐阜縣的白川鄉的合掌造。

雖然是臨時起意走這段路,但我們後來很高興做了這樣的決定。我們在 B.Campden 唯一的公車站旁邊,名叫 Bakers Arms 的餐館,吃了午餐。這可能是此地唯一的餐館了,在裡面用餐的看來多是當地人,餐的味道不錯,價格也實惠。

結帳時,我特別問了老闆娘,為什麼很多餐館都叫做 "XXX Arms"。嘿,結果她也不知道,還問了旁邊吃飯的另一個中年人,附近幾個人都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紛紛說:「我應該要知道的啊!但居然不知道,哈哈!」後來,大夥兒七嘴八舌的,得出一個結論:可能是跟臂章(armband)有關,至於其中的來由,就實在很難考究了。

swing

Bakers Arms後面藏著一個給當地孩子玩的小公園。等車的時候,容容還在那兒玩了好一會兒。看到後面那片石牆了嗎?跟昨天在山上看到的是同一款,這應該算是科茲窩的特色啦!

趕羊囉

Bakers Arms對面就是一片大牧場。照片的左邊有一個人在跑,中間有一條狗跟一台沙灘摩托車。他們正在趕羊啦!

Moreton-in-Marsh

我們搭火車的地方,也是旅遊資訊中心的人口中的繁忙市鎮──Moreton-in-Marsh,我這都市人倒是看不出來繁忙在哪裡!

Templemead station, Bristol

回到布里斯托啦!給大家看看車站點燈之後的長相。

晚班公車

搭公車回家。The End.

站內相關文章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is way.

第一次知道英國的 National Trail,是去年二月,去英國文化協會辦公室考 IELTS 口試的時候,隨手翻英國旅遊書翻到的。那時候只瞄了幾眼,約略知道英國每個區域都有好幾條長距離的步道,適合徒步旅行。我們倆都是很愛走路的人,「至少要走過其中一條」就成了我們來英國的第二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拿到學位囉!)

來英國大半年,生活跟課業都稍稍上軌道,利用復活節假期實現了這個醞釀很久的旅行計劃。我們的目的地叫做科茲窩(Cotswold)。

科茲窩山脈就在布里斯托(Bristol)附近。記得去年有個下午,我去系館上英文輔導課。課上完,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跟老師閒聊。我提到想要去走 National Trail,老師竟然就透過大片的窗子,指著遠方的高地說:「喔,就在那裡啊!如果不是要上這堂課,天氣這麼好的日子,我人應該已經在那裡囉!」我才知道 原來他也是個自然愛好者。他說,科茲窩是「典型的英格蘭鄉村」。

相較於在台灣爬山隨便就海拔上千公尺的經驗,科茲窩山脈實在是非常平緩:全區最高只有海拔三百多公尺,剛好適合我們這種需要攜帶幼童的「行動不便者」。反覆比對了各種資料之後,我們選定科茲窩步道最北端的 Chipping Campden 為住宿點。

選這裡有三個原因:第一、去到那裡不難,搭二小時火車再搭半小時的公車就可以到了。第二、Chipping Campden 往南八公里,就是另一個城鎮Broadway,這兩鎮之間有公車互通。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大件行李放在 Chipping Campden,只要背著15公斤的容容「輕裝」上路(去程坐公車、回程走路)。而且,由南往北走是背著陽光,應該會比較舒服。第三、據說此鎮是整個科茲窩地區最努力保存歷史風貌的。

走文至此,似乎應該開始放照片了,好讓大夥瞧瞧英格蘭鄉村究竟是長成什麼模樣。不過,為了維持版面簡潔,我打算另開一篇專門放照片。這趟旅行,除了天氣好、景色佳,方便的交通與舒服的民宿,也讓我很滿意。底下列出住宿交通的相關網站連結,請有興趣的人客自行前往囉!

站內相關文章


相關資訊與站外連結

  • C.Campden 地區的住宿資料可以在這裡找到,裡面也有介紹此鎮附近的景點。
  • 我們住的是 Cornerways B&B 民宿,布置用心、空間寬敞、離公車站又近,值得推薦!
  • 科茲窩地區交通資訊可以看官方提供的搭大眾交通遊科茲窩小冊子。
  • Lonely Planet 出版的 Walking in Britain,提供很多實用的資訊。
  • 至於地圖,我推薦使用 OrdanceSurvey 編號 OL45,標題是 The Cotswolds 的地圖。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趟科茲窩徒步旅行總共三天。兩個晚上都住在ChippingCampden,先來看看這個小鎮的樣貌吧!

Chipping Campden 古鎮風貌

(圖在前,說明文字接在圖後)

Street view of C.Campden

C.Campden的主要街道。
英國許多小城鎮的最主要的那條街都取名為High Street,這裡也是。

Market Hall

位於High Street上的舊市場古蹟。

Almshouse in Chipping Campden

這排房子是兩百年前一位慈善家出錢,蓋來給十二位最窮困的男女住的,
現在還有住人喔!

kicking ball

這裡是C.Campdem中學的運動場,有四個標準足球場,非常大。
我們每天傍晚都帶容容來這踢球。

red cheeks and good appetite

踢完球就在旁邊的野餐桌吃晚餐。運動後胃口特別好。

family room of Cornerways B&B

Cornerways民宿。很巧吧!名字跟這個部落格一樣。主人給了我們一個超大的房間,還端出一箱她兒子小時候的玩具,要給容容打發時間。

start or end here at Chipping Campden

第二天早上,在車站等車要坐去Broadway。車站旁邊立著這個石碑,說這是科茲窩路的起點與終點,跟步道另一端的巴斯(Bath)距離100公里。

另一個位於科茲窩路上的小鎮──Broadway。


Broadway Hotel
SSM13964
a house at Broadway
a glance of highstreet, Broadway
a house at high street, Broadway
traditional roof
end of high street, Broadway

上面這些都是在Broadway拍的。我們搭車來這兒,再走回C.Campden。
兩個鎮有著類似的風格,但這裡的房子比較新,商店多很多,路旁的綠帶與人行空間也比較寬。

科茲窩路──從Broadway到C.Campden


enterance of cotswold way in Broadway

走在Broadway 的 High Street,其實就已經踏上科茲窩路了。沿著High Street往東走,會看到這個指示牌,把我們帶離市區。

looking at strangers
calf's sucking

再往前走大約10分鐘,竟然就有這樣的景象。
哈哈!只能說我們都市人大驚小怪,早該料到的:台灣的農地大多用於種植,而英國這裡,用來放牧的好像還多一些。

share the way with horse

科茲窩路跟我們在台灣熟悉的「步道」不太一樣,它有時候是順著既有道路走,
有時候,就像這樣,穿梭在牧場中。

Gateway

每一塊地似乎各有其主,用圍欄標得清清楚楚。從一塊地要走到另一塊地,就要穿過這樣的閘門。一片門加上那個圓弧狀的圍欄,不需要鎖門,就能保證裡面的動物跑不出來。這樣的設計,也許是地主願意開放路權給公眾行走的關鍵。要不然,遇上沒把門鎖好的粗心遊客,麻煩就大了。

Would you please let us through?

地主願意開放路權,裡面的動物願意嗎?
這匹年輕的馬,個頭比我們高那麼多,就這樣站在門後死盯著我們,也不吭聲,盡是用鼻孔噴氣。我們跟牠「聊天」聊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的、慢慢的、裝做很鎮定的走過去......

we're on cotswold way

照片中間有一根木樁,遠處,樹叢缺口中間也有一根。就是靠這些木樁,讓我們在沒有「路」的草地上也能走對方向。

A restaurant near the Broadway Tower

從Broadway出發,幾乎一路都在爬坡,再加上停下來看牛羊馬,我們花了兩個小時,才走到兩公里外 Broadway 塔附近的小餐館。他們賣的濃湯配麵包很好吃。不過,他們的食物不是用馬駝上來的啦!科茲窩路在這裡跟一條公路交會,除了我們以外的那些人客,都是開車來玩的。

a swing near Broadway Tower

餐館旁邊有鞦韆、滑梯、沙坑,。

Broadway Tower

這個塔(Broadway Tower)好像很有名,各家旅遊資訊裡都會提到。據說是從前有錢的地主蓋來彰顯自己地位的,孤伶伶的立在山頭上!這就是科茲窩路的最高點了。

stone wall

過了那個塔,開始下坡。地主們做的圍欄,也從木樁加鐵絲,變成這種石牆。
看到這種石牆,讓我想起了澎湖的菜宅。

Keep going

有些地方的泥土露出來,像是被走出一條路的樣子...

Walking through sheeps

但這裡露出泥土的原因,只是農用機具要開過去,我們很直覺的跟著走,就迷路了。回頭重新找路,才意識到「跟著木樁上箭頭的方向走」有多麼重要!

This way.

下到平原後,走起來輕鬆多了。

kicking into the gate

射門!!
容容一路上嚷嚷著要玩球,這段路很平坦,就讓他下來踢球。

Five Miles Drive
Five Miles Drive

這一段名叫五哩路(Five Miles Drive),大概真的有五哩那麼長,走了好久,都是夾在兩排樹之間的寬闊草地。

sight from The Mile Drive
tree on The Mile Drive
tree on The Mile Drive

五哩路走起來很舒服,而且景色怡人,是吧?

on The Mile Drive

這顆球真是帶對了。容容這樣邊玩邊走,居然就走了兩三公里。陽光從背後照過來,書上說要由南往北走,果然沒錯。

SSM14170

除了玩球,還可以吹蒲公英。

a delightful rest

地勢雖然平緩,走久了還是會累的。找個「樹蔭」來躺一下,實在是太舒服了!

Look foward to C.Campden

五哩路走到盡頭,穿過一片林子,就看到C.Campden了耶!

Signs at C.Campden

中午12點開始,走了八公里,回到C.Campden幾經是晚上七點了。不過天還亮著呢,足夠讓我們再去學校運動場野餐!

還記得那時候的感覺是:「呼!終於走到了」。說不累是騙人的,但實在很過癮......(待續

站內相關文章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睡前,想放一張不是搖籃曲的CD來聽。試放了幾片都不合意,還是來聽林生祥唱<種樹>吧。

他是美濃人,用客家話唱歌。我聽不懂更不會說客語,但是,林生祥卻一直是我最最喜愛的歌手。容容跟我躺在床上,我一邊做抬腿運動、一邊回應他停不下來的嘴:[媽媽!你看我&*$#....]、[媽媽!為什麼*&$#....?為什麼啊,你說一個原因!],諸如此類的。如果不回應,他會把整張臉整個人湊過來壓住我。

不過,林生祥一開始唱,我真的是沒辦法分心回話。
我認真的對他說:[容.容!我們來聽這個叔叔唱歌。]
容終於閉嘴了,聽了一會兒,然後,抓著歌詞尾巴,學舌。呵呵,聽英文搖籃曲可不曾這樣喔,果然是個正牌台灣孩子。我笑了。

[叔叔唱的是客家歌喔....ㄟ....你知道 "河洛話"嗎?]
[嗯...] 他知道、也會講這個詞。既然提到了母語,就切換頻道跟他講話吧。 

為了簡單說明河洛話跟客家話,我說:[阿公講的就是 "河洛話"。ㄟ....阿公說,"容容放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麼?]
他隱密地笑笑:[就是..大便。]
[對呀~。那,阿公說, "容容放尿",是什麼意思?]
[尿尿!]
[好棒喔~!] 他能記得這些,雖然不意外、也值得高興了。
[阿公阿嬤跟媽媽,講ㄟ話就是河洛話;爸爸也有教你河洛話----(我指指他的臉頰) 這是什麼?]
[ㄘㄨㄧ  ㄆㄨㄟ!]
[好棒喔~!這就是 "河洛話"。不過,叔叔唱的是另外一種,叫做 "hakka話";TOTO的阿嬤就是說hakka話,TOTO的爸爸也說hakka話。](TOTO是容容幾個月前的玩伴)

容好像覺得這個詞很好玩,"hakka話" 重複了幾次。此時,音樂來到蒔禾歌,我們就可以一起唱 "he ya lo di he 呀、hi ya lo di hi 喔",快樂的調子,真不錯!

說來實在可惜,雖然我的母語是"台語",而且說得比一般台北小孩好一些,但我還是沒辦法很自然地使用母語跟自己的兒子說話。可能是因為我的母語程度僅限於日常生活對話,碰到解釋、闡述意見時,就很不行了。真是,怎麼辦才好啊?

最後要說的是,我喜歡林生祥唱的<種樹>。有很多轉音,透出蘊藉內斂的情感,是一種很深沉的溫柔。還有,鍾永豐用他的母語寫就的詞,是很好很好的。

 種樹 詞:鍾永豐 曲:林生祥
 
 種分離鄉介人    (種給離鄉的人)
 種分忒闊介路面   (種給太寬的路面)
 種分歸毋得介心情  (種給歸不得的心情)
 
 種分留鄉介人    (種給留鄉的人)
 種分落難介童年   (種給落難的童年)
 種分出毋去的心情  (種給出不去的心情)
 
 種分蟲仔避命    (種給蟲兒逃命)
 種分鳥仔歇夜    (種給鳥兒歇夜)
 種分日頭生影仔跳舞 (種給太陽長影子跳舞)
 
 種分河壩聊涼    (種給河流乘涼)
 種分雨水轉擺    (種給雨水歇腳)
 種分南風吹來唱山歌 (種給南風吹來唱山歌)

----------------------------------------------------
19 Jun.後記:我對樂壇不甚關心,跟先生聊天時他提到林生祥得獎。我問:什麼獎?因為歷來他的專輯只要報名就會得獎,所以我已經搞不清楚了。是今年金曲獎的[最佳客語歌手]及[佳客語專輯]啦!

不過,搞什麼,最佳歌手就最佳歌手,還分什麼客語不客語的。

[站外相關連結]

大大樹:出版各種好音樂的地方;他們出的專輯,能讓你聽到真實的土地、真實的人物,非常能觸動內心深處。

很讚的得獎感言:林生祥說,大家是因為音樂聚在一起,而不是因為語言才在這裡。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namom 點名我們寫[讀買品22問],我這才知道這叫部落格遊戲!不過,在我回答這些題目之前,先來簡介一下我們的書況--

我們搬來英國之前,台北家裡的書架佔地是客廳的一整面牆,我跟少甫的各佔一半。我想我應該不算太愛買書,我的書裡自己買的大約只有兩成,其他多半是做編輯時的員工贈書。少甫那邊就買的多了,不過我們會一起看,所以帳也不能全算在他頭上。出國前,有一件費事的大工程:整面牆的書通通要出清!為什麼?原因有兩個:因為房子接下來是弟弟要住,我們希望留給他一個好用的空間。再說,我覺得有些書未來不見得還會再看;會想再看的書也不可能全運出國,與其收藏著,不如託孤給有興趣的朋友。總之呢,列了清單,總共五百多本,就e-mail出去供朋友們挑選(有的直接送、有的只是寄放)。不過,最後海運來英的,款一款還是有一箱。

對了,當時還帶了三本繪本上飛機預備哄小孩,雖然飛機上沒用到,不過抵達後幾個月,母子倆倒是常常共讀,那時容容剛好在發展說話,現在想來覺得那樣很好。這裡順便紀錄下這三本,會帶上飛機的當然是精選過的:<雲上的小孩>,故事很完整;<我要牛奶>,文字有重複性,小小孩易於參與;<我真想有一棵大樹>,圖畫細節非常非常豐富 (日本人啊,實在是....),光是一起欣賞那些圖,我們就可以扯很久。現在容也有不少書,但也都不是買的,大部分是輾轉得自一個留學Bristol已回台的醫師家庭,據說當時他們寄了十幾箱書來英,回國出清,傳下來到我們這裡還多到我也得分送出去;而且據說他們回台前又寄了幾箱在這兒買的回去--真是大手筆啊!

可能因為自己做過書、後來又成為現實的家庭主婦,現在會真的想買的書,其實很有限--眼光及考量都不同了。簡單說來,以前買書多少帶著些許 "跟風",或希望自己買了讀了某種書之後,就變成 "某種味道"的人;還有,以前非常雜食,建築景觀生態環保科普物理化學數學心理教育社科歷史文學小說,這些都有而且都不只一本。經過這些年,我是想日後該專精一點了,時間有限啊!

以下是iling的讀買品:

[讀品]
1.你現在正讀的書:英文文法書<Cobuild English Grammar>(另外,IELTS模擬考題不能"讀",所以不算吧?)
2.你打算要讀的書:<Watching the English>(一位英籍社會人類學家對自己同胞的有趣觀察分析)
3.你讀過後最覺得上當的書:強調培養品德的童書;某些教育領域的教科書。
4.你讀不厭倦的書:張愛玲<傾城之戀>;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錢鍾書<圍城>。
5.你試著讀了很多次,卻仍啃不完的書:<語言本能>;Susan Sontag <In America>原文。
6.你讀過還拼命推薦給人的書:<麗亞的故事--惡靈抓住你, 你就跌倒>。我希望自己成為具有Anne Fadiman如此功力的報導作家!
7.你現在就預備留給老來退休讀的書:沒想過。
8.你小學時最愛讀的書:<有趣的作文日記>;<漢聲小百科>--它的編輯團隊中,有些人後來是我的上司哩。
9.你一直想讀卻從來沒碰的書: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10.你廁所裡會讀的書:我上廁所很快,不需要帶書進去耶。
11. 你現在還能找出劃線最多,或留飯漬、油漬、果漬各種吃食痕跡最多的書:劃線?字典。

[買品]
1.你最近買的書:有字母及拼圖磁鐵的幼兒書<Now I Know My ABCs>(二手的,不到台幣兩百元喔。)
2.你一直想買卻始終沒得手的書:吳爾芙的作品(像是<自己的房間>)----想買的時候沒找到,找到時翻了幾頁又決定不買,過一陣子又會覺得應該看看。另外是希望找到關於英國社會各面向的調查及分析的出版品。我覺得這樣的書提供了信實的資訊跟分析,是瞭解社會的有用東西;而且它應該要被編寫的易讀且普及。
3.你光是買,根本沒打算要讀的書:在誠品打折時買過一大本建築圖集<10*10>(十個建築師的十個作品),後來被我們拿來墊高電腦螢幕。
4.你突然一日翻到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什麼時候買過的書:沒有。
5.你買過最後悔的書:多半是在網路上、沒翻過就買的書,像<蛇仗的傳人>、<西藏慾經>等等。文案真的會騙人啦。
6.你買過最覺上算的書: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小林勝代<馬鈴薯的吃法>----在這個米拿來做布丁、馬鈴薯當主食的國家,怎麼變化著吃馬鈴薯是很重要的。
7.你書架上一眼望去最顯目位置的書:現在是成排的英文工具書,以前是成排的<數學想想>----生小孩前做了兩年的活,一段絞盡腦汁的日子。
8.你最為瘋狂收集過的書:國高中時搭著迷你影集的風潮,迷上清秀佳人,因此收集過<綠色屋頂之家的安妮>系列。這並不瘋狂,瘋狂的是我會仿效劇中人物的穿著。
9.你若搬家必得減負,實在心疼下手淘汰的第一本書:漢聲<有機農法>一套二冊。
10.你買來多本拿來送人的書:人本出的<家裡的森林小學>有聲書、以及不體罰手冊。CD可以寫嗎?交工樂團的菊花夜行軍,我曾經一口氣買了三張要送人。
11. 你每次去書店都會看到卻心裡嘀咕一定不會買的書:生活風格概念但不實用的書。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以為,配鏡看牙這種事,撐到回台再處理就好,畢竟在英國做這兩件事的程序與台灣不同,而且據說比較貴。不過,就在這一週內,我居然去配了一副價格跟台灣差不多的近視太陽眼鏡,還去看了英國健保(NHS)給付的牙醫。

近來布里斯托陽光普照,眼睛被光炫的不太舒服;不舒服也就算了,紫外線過多患了白內障就不好。市面上買一副抗UV的太陽眼鏡其實很容易,價格也還合理,然而我是近視七百度,當家庭主婦之後久已不戴隱形眼鏡,要戴太陽眼鏡勢必得去配有度數才行。這姑且翻譯為處方太陽眼鏡(prescription sunglasses,因為在英國配鏡要有驗光師開的處方簽),我想那是很貴的。想了幾個月,容爸在藥妝店Boots買尿布後拿到一張折價卷,說是所有太 陽眼鏡半價,包括處方太陽眼鏡,截止時間就在四天之後--那就把握這個機會,去配吧!

Boots這個藥妝店有配鏡部門。程序是:預約驗光時間(就是隔天而已)、驗光並檢查眼睛、挑鏡框、配鏡、付錢。驗光跟檢查的部份,收費是18鎊,如果有 HS2(低收入戶醫療費用減免證明)就免錢。驗光檢查應是屬於醫療行為,就像在問診一樣。我提到以前曾有眼科醫師發現我某眼視網膜上有一塊黑色素沉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這個驗光師詳細的檢查了我兩眼內部--最後好像是沒有發現什麼。不過他驗出來度數跟在台灣驗的有些微差距,不知道哪個才對。檢查完出去挑鏡框,再來配鏡,另由一位配鏡師處理。我挑了一副從79鎊降到59鎊的Guess鏡框含鏡片,這部份可以折價一半;但因為我度數高,配超薄鏡片另加 60鎊,就沒打折了。總共加起來這付眼鏡是89鎊,跟現役得恩堂一副5000台幣,比起來貴個七百多台幣。

雖說跟台灣價格相去不遠,但中高度數的眼鏡,動不動就要五千以上。只好希望眼鏡能盡量用久一點囉!

以前在台灣定期看牙,難免有小蛀洞,磨掉補起來就是了。不過有一次,好端端的居然上門牙附近發炎了,緊急去巷口牙醫那裡,照完X光,他居然說蛀到牙髓了 (外表可是幾乎完好如初啊,從哪蛀的啊?),只好抽神經再填起來,那牙醫一直勸說我做牙套,七千多,說是日後比較不會崩、也比較美觀。我並不打算花那個錢。

這兩天,下牙齦有些腫,鄰近的牙齒基部有個缺洞,我擔心舊事重演,著急的要找牙醫。可是,在英國,就算是你家巷口有牙醫,也不能說進就進,得要看牙醫收不收才行。問題就在這兒:絕大多數開業牙醫不收健保成人。如果你不是小孩、不是孕婦、沒有HC2證明,那你看牙就要自負全額。我上網查過,Bristol大學校區這一帶(Kingsdown、Cotham、Redland、Clifton)全都沒有收NHS病人的牙醫診所。唯一例外的,只有市中心的 Citygate NHS Walk-In Center。NHS設這種診所,免預約,大概是方便不能等的病人。好吧,那就打電話去,但電話裡又給了我另一個晚上才打的電話(Out-of- Hours Triage),不知道為什麼?總之,就打,接電話的護士會先問你的情況,大概是視嚴重程度才來約時間。反正我說牙齦在腫、牙齒有洞,她就說隔天下午一點 半,然後說要45鎊。這費率我先前查過,是包括全口檢查洗牙、補洞(不管幾個洞)。雖然貴,但是如果真的蛀了也不能不處理,就去了。

去到,上二樓,坐櫃檯是個笑起來很大聲的護士,這跟一般英國人不同,我喜歡。她讓我填病史,低調的再確認一次我知道要付錢(因為普通看醫生是不用錢的),然後就被請進去了。牙醫看我的牙,她疑惑的說:很好啊?我指給她看那個洞,她說:啊,你是對的;不過我看這不是蛀牙,而是日久刷牙的結果,而且對稱的另一邊也是這樣喔;牙齦流血?嗯,但還是要繼續刷喔、牙線也要用喔,血會自己停的。我又提到最後面臼齒有一大塊黑斑,她也說那不是蛀牙,而是以前的補牙處上面的黑垢,沒關係的。她問我要不要補洞,我想都已經來了,就 補吧。她很仔細,連放棉花這個動作都會邊做邊說明,噴氣讓人覺得涼痛還會sorry呢。

我覺得很幸運,因為之前在網上查資料,有些台灣同學碰過比較粗魯的醫生,說是不敢領教NHS的服務。我想這真的是因人、因城市而異吧。不過,另一邊我也小擔心:糟,這樣就要付45鎊喔?出來付錢,結果,是16鎊找10p。

總之呢,我想是這樣:牙齒自己要照顧好,用正確刷法刷兩次、牙線一次,牙齒就不會爛到哪裡去。以每半年須檢查一次的頻率來說,NHS牙醫付45鎊洗牙並且補到好,算起來也比每個月健保費600台幣繳半年來的便宜。還有,台灣家裡巷口那個牙醫,每次弄完最後都鼓吹我裝牙套,我看也不用太相信。醫生說的話,有些確實是醫矚,但有些可能只是讓他可以賺錢的提議而已。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是 "醫生講的" 就花了冤枉錢呢?

最後,我還是來申請HS2好了,看能不能再省一些啦!

 

18.July 後記:那副太陽眼鏡因為鏡框缺貨,讓我等了一個多月,經詢問店員還是說他們不知道何時才會好,我乾脆取消訂單。這店這樣服務算是有問題,不過我就懶得計較了,反正省一筆錢也不錯。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容容在九個月大斷母奶之後,每天大便1~3次,而且都是爛泥狀,抖到馬桶也抖不掉的那種,一直到二歲半都是如此。有些小孩便秘、有些小孩糊便,這些差異大概只能歸因於先天體質。原本我也不以為意,但因為要開始訓練大小便,我發現他大便之前根本不需要 "用力",完全沒有 "臉會脹紅、停止手邊活動" 等等跡象,好像是連他自己都來不及察覺就大出來了。所以我就在想,到底他的稀便能不能改善?

在網路上看一些台灣小兒科醫師寫的東西,都說這正常沒關係,原因可能是飲食。我當然知道是飲食,但是飲食究竟怎麼樣影響?水喝多、便就糊,這推論容易。但我們並沒給他特別多的水分,一天之中固定的是早上鮮奶跟晚上睡前泡奶,飯後湯跟果汁他都喝不多,倒是水果可以用狂吃來形容。可是水果有纖維,應該不會讓大便變糊才對吧。吃日本原裝進口的乳酸菌,也沒用。到底要怎麼調整?

後來,在一個英國的醫療健康資訊網找到了解答,有一篇文章專講幼兒腹瀉問題,詳細說明了如何調整飲食,歸結來說就是 "4F"--脂肪(Fat)、水分和果汁(Fluid and Fruit juice)、纖維(Fiber) 。其中,光是脂肪攝取就跟我原本的觀念大相逕庭,讀完恍然大悟!首先,脂肪。腹瀉常常見於吃低脂飲食的幼兒--這完全符合我們的情形。以前容爸教書的小學重視健康,曾有一整個學期的主題是健康飲食,還找營養師來教師進修。我們一起看過<麥胖報告>,印象深刻。因此,我們一直維持低脂飲食,容容都是跟著我們喝低脂鮮奶。低脂的概念其實沒錯,上小學之後的孩子,的確應該要吃低脂飲食,這會影響到成人之後的健康狀況。但是,看了英國這網頁之後才知道,五歲以下的小孩不適合吃低脂飲食,他們的飲食中應該要含有35%-40%的脂肪。所以,幼兒要喝全脂牛奶,並且要多吃優格、起司等等乳製品。

再來,水份和果汁。除了不過量之外,我學到最重要的概念是:有些果汁會妨礙大腸吸收水分。詳細說來就是:水份本來應該由大腸吸收,排出來的便便才不會那麼水;然而某些果汁醣分無法被消化或吸收,致使水份留在大腸,最後排出成為水便。果汁當中,清澈的蘋果汁是最嚴重的,因為它包含了很多這類醣分;而含有果粒的就還好。

最後,纖維。到了大腸中,纖維可以幫忙含住水分,大便就比較能成形。

所以,我們的調整就是:1.改喝全脂鮮奶;2.完全禁絕果汁(要就喝自己現榨的柳橙汁);3.一天之中只有午點可以吃水果,而且只限蘋果香蕉等水分少的水果;4.煮飯時加入麥角(pearl barley)以增加纖維質攝取。

這樣調整之後,最近幾週來,容的稀便果然有大幅改善,通常一天只大一次、也不像以前那麼糊了。


ourcor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